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八十九章 破口(第2页)

后金军不愧是从东北老林子钻出来的,爬山越岭的能力相当强,很多明军认为大军无法通行的不设防路段,对于后金军来说,根本就不当回事儿。他们行进在险峻的山脊上,不说如履平地吧,但并没有严重影响预定的行军度。

二十四日,驻跸老河。

老河,即滦河右岸支流柳河,皇太极的驻跸地点在今承德市兴隆县大杖子乡柳河口村。

至此,后金联军距离明朝长城防线已经只剩下两日行程。而明朝方面直至此时依然毫无察觉,亦无任何人向京城示警。

就在这一天,岳托、济尔哈朗、阿巴泰、阿济格四人,受命从每牛录挑选精锐甲兵十人,又从蒙古科尔沁、察哈尔、喀尔喀蒙古之兵、还有蒙古八旗之中,拣选出一批精壮之士,分做左右两翼以为前锋。其中阿巴泰和阿济格负责左翼,岳托和济尔哈朗二人统率右翼之兵。

到了柳河口,后金军没有再沿滦河河谷前行,而是兵分三路,左翼朝向龙井关、洪山口推进,右翼朝向大安口方向挺进。

皇太极则亲率中军本部先是跟随左翼行进,至二十六日和左翼分开,左翼兵去攻打龙井关,皇太极亲率中军主力攻袭洪山口。

二十六日,行至木田垒霍洛岭。

木田垒霍洛岭,即今承德市兴隆县蘑菇峪乡黑鸽顶。二十六日后金军翻越黑鸽顶,大致路线是从二道沟上山,从灰窑峪下山。这段路虽然不长,但非常难走。后金大军能够连夜通过黑鸽顶,可见其个人体质和行军能力是非常惊人的。

二十六日晚,实则已是二十七日凌晨了,阿巴泰、阿济格趁半夜时分明军戒备松懈,领兵夜袭龙井关,从城墙下的水门偷偷潜入而很快得手。

龙井关,即今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汉儿庄乡龙井关村,位于洒河西岸,该村就建在昔日龙井关墙内。

随后,皇太极的中军轻松攻克洪山口城。

洪山口城,即今遵化市小厂乡洪山口村。

右翼的济尔哈朗、岳托,二十六日连夜前进。於二十七日丑时,攻克大安口城,次日,又攻克马兰峪城。

后金大军自十月初二从沈阳出开始算,至十月二十六日(实则二十七日)破口入关,其整个行军路线折合现在近一千公里,也就是基本就是两千里路程。前后共耗时二十五天。除去中途驻扎歇息,等待蒙古盟友以及欢宴所耗费的时间,实际行军天数只有十九天,平均每天行程均在一百里左右。

这个数据是恐怖的,这几乎是大部队长途行军的极限了,包括现代机械化军队也很难做到长时间日行军五十公里,由此可见当时后金士兵的体能和训练程度不愧是东亚第一强军。

至此,大明京畿的核心地区,已处完全暴露在后金大军的兵锋之下。而明朝如同一个熟睡的巨人,直到十月二十七日凌晨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等长城关口接连失守,方才从梦中惊醒。

皇太极亲率十余万后金大军倾巢出动,自农历十月初二誓师出,一直到十月二十二日抵达喀喇沁部的上都河安营驻跸,沿途又有多支蒙古军汇入,总人数合计两万余人,使得这支,伐明大军在入关之前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三万人。

但后金出动的总人数远远不止这十三万人,另外还有十余万人分布从沈阳至长城关口的各处,负责满蒙联军沿途大后方接应、掩护、支援等任务,两者相加后,总兵力达到骇人的二十多万。

皇太极之所以还要安排十余万人在后方警戒支援,由于这次伐明所经的路线基本都在蒙古人的境内,对于这些新近归附的蒙古人,皇太极不敢把自己的后背完全放心地交给他们。

关于这次后金出兵的总人数,后世满遗、满吹们总喜欢拿正史上的两万余人说事儿,清史也的确记载太宗亲率两万人伐明。

但实际上这完全是胡扯!是为了刻意突出满洲人的骁勇善战而故意地选择性记录。

这次出征的真实情况是后金倾巢出动,是压上棺材本的赌博,若是东江毛文龙没死,估计皇太极绝对不敢冒这个风险。

不错,此次出征的披甲正兵的确只有两万多人,并且此时整个后金政权也就只有两万多披甲正兵。

但事实上后金的八旗制度是全民皆兵,兵民合一的,所有的旗丁都是兵,后金此时共有五百多个牛录,旗下满、汉、蒙、朝鲜等族的旗丁总计有十五万多人。

不计入旗丁的包衣阿哈的人数比八旗旗丁还要多。两项合计,此时后金可动员的总人兵力是三十多万人。其中纯满洲旗丁近六万人。六万满洲旗丁之中,披甲正兵两万多人。

以上数字才是此时后金真实的人力和兵力规模。

在入关前,后金每次出战之所以看似兵力不多,并不是他拿不出那么兵,而是根据战争规模的大小选择征用多少人罢了。在后金政权看来,兵在精而不再多。出动兵力过多不过是徒增物质损耗和人力伤亡而已。

此次出征是后金有史以来兵力规模最大的一次,入关的十余万加上在关外沿途负责接应、支援的也是十余万人,不算两万多助战的蒙古人,都已经过了二十万人。

当然!沿途汇合的那两万多蒙古人的确也不能算兵,相对于后金士兵而言,他们不但装备奇差,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也都很弱,只能说是一群武装牧民。也就是打打下手,帮帮腔的作用。

十余万大军的行军队列长达百余里,可谓浩浩荡荡,期间会猎盟誓,阅兵演武等声势不可谓不大,沿途大张旗鼓地行进到了明朝边境附近时,就连皇太极本人都早已经放弃了继续保密的努力,因为已经不可能做到了。

可滑稽的是,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大明朝还跟睡着了似的!对于这一切依然毫无觉察,完全没有任何反应,也没有任何人向边关和朝廷示警。

按说蓟辽督师袁崇焕是最早探知后金入寇图谋的明朝高层人物,早在夏天时,袁崇焕就从细作那里得知了后金的入寇意图。他原本也是想要提前向朝廷示警的,但后来因为一系列原因和私心而没有及时上报。

后来的袁崇焕似乎真的已经忘记了此事,以至于连他本人也被后金的行动搞了个措手不及。

在出征前的那几个月里,皇太极为了迷惑袁崇焕,一直在主动和袁崇焕接洽和谈,后金的议和使者们一波接一波地往来于辽阳和宁远之间,所提的条件也一次比一次低,给袁崇焕的感觉好像是建奴已经被饥荒折腾得快撑不住了,急于尽快和大明达成和议。

后金的这一些列操作严重影响了袁崇焕的判断,而袁崇焕安插在后金的细作在这段时间却已被后金反正或铲除,袁崇焕却一直还蒙在鼓里,导致袁崇焕后来得到的情报都是后金想让他知道的。

在皇太极驻跸于上都河时,哪里距离明军驻防地已经非常近了。直至此时,距离上都河很近的明军龙井关守军和洪山口守军,才从逃入大明的蒙古人那里得知后金大军将至的消息。

洪山口参将王遵臣、汉儿庄副将易爱等闻知不敢怠慢,当夜两人就亲自率人前往侦查,一行人骑快马一天时间就迎头撞上了建奴。

之所以这么快,因为此时满蒙联军也在快赶路,并且行军度很快,双方相向而行所以才这么快就迎上了。

王尊臣等热闹从一个小山头刚刚看到建奴的声势,好悬没吓得背过去气去!建奴大军人数简直扯地连天,放眼看去无边无际,根本就望不到尽头。

王尊臣等人见状也不用再侦查了,立即拨转马头就往回跑,好在后金方面对几骑游骑也没太在意,并没有着力追杀,才让他们侥幸逃了性命。

王尊臣和易爱回到驻地后立即用六百里加急向京城急报,并向沿途的关隘一一示警。

但此时的大明已经病入膏肓,两人拿命换来的宝贵示警,在大明臃肿低效的传输系统拖累下,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也没能挽回这两个帝国忠诚将领的生命。以致后金大军所到之处依然都是守军没有任何防备,被后金一一打了个措手不及。

喜欢崛起在漠北请大家收藏崛起在漠北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