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四十二(第2页)

六奶奶接过话儿说:“你的脑袋咋不转弯呢?你要种地、你要买粮、你要送货,少了车马能行吗?过去在街里有大哥给你出车,你现在离大哥远了。大哥的意思,你得自己养牲口了。”

公孙仲秋说:“兄弟媳妇说得对,你在街里这活都交给我了,也是想照顾我的生意,让我这些年把家业过起来。如今哥离你远了,再有活也不方便。我寻思着,你自己得养牲口。明天,你能不能和我回去一趟,你在我那里挑四匹马,一辆车。你搬新家,哥送你点心意。”

没等杨宗说话,六奶奶直接不同意:“那可不行,一挂四马大车可不是小数,你也是小家小业的,不能拆分你。”

杨宗也附和:“是啊,车马我们不能要,再说我又不会养马。”

小十一听大人说要养马,他挺兴奋。手舞足蹈地说:“好,好啊!咱家买马,我会养我会喂。”

六奶奶拍他一下:“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

公孙仲秋说:“兄弟别说外道1话,我日子咋过起来的,我心里没数吗?如果没有兄弟媳妇儿,我还不是给人扛活,给人做工。唉!我这辈子碰见你们,是我的福气啊。你们是我的贵人,没有你们,我可能还是逃荒呢,哪能混上媳妇儿啊?现在有儿有女的,我知足了。如今我有四挂车,你挑一辆,给你新建的家业,添点彩头。”【注释】1外道:方言;生分。

听他一说,让杨宗也挺感慨:“大哥,咱们是一世的兄弟。相互帮助应该的,因为咱是患难的弟兄。听你们说,要养牲口,我还真不知道咋养。”

小十听他爹不想养马,又想说话,被六奶奶眼睛一瞪,没敢吱声,但还是急得抓耳挠腮。

公孙仲秋看看褚老爷子,老爷子摆摆手说:“这个你别瞧我,我也不会,你让我跑山可以,摆弄牲口还是算了吧。”

公孙仲秋想了想说:“也不打紧,反正你们也得雇工夫匠子。我那里有个逃荒的老骨碌棒子1,如果你们雇他,管吃管住给工钱,他乐不得的。他干活实诚,靠得住,伺候牲口还很有一套。兄弟媳妇儿,你看行不?”【注释】1老骨碌棒子:方言;老鳏夫。

六奶奶也没有迟疑,干脆地回答:“行,大哥的心意我们收下。你们兄弟是过命的交情,再推辞就装假了。”【注释】1装假:方言;假惺惺。

公孙仲秋听见收下车马,很高兴,可能也是多喝点酒,有些自我炫耀地说:“不是哥吹牛啊!你看看哥养的那些马,随意拉出来一个,哪个不是捋呱1儿、光溜儿的?满依兰县我也敢说,我那些马都是把头子。”【注释】1捋呱:方言;板正,有顺序。

褚老爷子也顺情说:“那是、那是,大侄子的马一搭眼就能看出来,那膘肥体壮、毛管锃亮,有些人家的马蔫头耷拉脑的。”

公孙仲秋说:“明天兄弟你和我去,我给你挑三匹骒马,一匹儿马1。儿马架辕,骒马拉套,这样搭配车还稳当,还能揣马驹子。”【注释】1儿马:方言;公马。骒马是母马。

六奶奶赞同说:“嗯,大哥想的很周到。掌柜的,明天你去吧。今天晚上再纳目1一下,看看家里还需要什么,一起买回来。对了,再雇几个功夫匠子,你回来以后,咱们马上在跟前收粮,得点火烧锅了。”【注释】1纳目:方言;考虑、盘算。

养马的结局,是小十期待的,一个劲的缠着公孙大爷,明天他也要跟着。

杨宗与公孙仲秋回到依兰城,城里的景象与他走的时候差不多。只不过有完整房屋的商户,都已经开闸板做生意,但看样子,红火程度可是一般。倒塌的房屋,今年肯定是盖不起来,说不定,又会有多少人居无定所。看到倒塌的房子,他又想起来庚子年那场战乱,烧毁房屋以后,百姓第二年盖房子,所用木料让霍荷、公孙仲秋、杨安赚了一笔。于是,与公孙仲秋又提起这个事儿,对着他说:“大哥,我又想起一个事儿,马车我还是不能要。”

公孙仲秋很不解,有些不高兴:“你这人咋还秃噜翻账1呢?昨天不是说好的事儿吗?”【注释】1秃噜翻账:方言;反反复复、反复无常、办事不牢靠。

杨宗跟他解释:“大哥,你看是这样。今年冬天你就是给我车,我也用不着几次。放你这里会有大用处,你看倒塌的房子没有?今年冬天,肯定有很多人家要备料,明年张罗盖房子。也和当年老毛子烧城一样,今年木料和脚力都会吃香。所以,你留着肯定会有大用。”

公孙仲秋也明白他的意思,不过还是坚持道:“嗯,兄弟说得有道理,不过车还是要给你。明儿我去牛马市儿,再挑几匹马就完了。”

杨宗说:“那还不如你现在陪我去,我直接去买几匹,何必再费这个事儿?”

公孙仲秋反驳他:“那可不行,你新抓的几匹马放一起,还不一定合套,得到我手里归拢几天。再说了,他们那马哪里赶上我的好。”

杨宗说:“马不好,我可以对付种地,你拴车上山可不行。”

公孙仲秋不在乎地说:“没事儿,牲口到我手里,一个月我就能把它们归拢出来。这个季节,还没有开始伐木呢,如果往回运,起码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来得及。”

杨宗一时也说不通他,只好由着他来。于是说:“那咱俩现在去哥那里,找他现在就给你打大车,然后商量你们俩继续做那木材生意。”

公孙仲秋也表示同意:“中,咱们去把杨哥请出来,找个地方,咱哥仨好好喝两盅。”

杨宗说:“也行,不然先去丽秋那里,把她也叫上,好久也没有见她了。”

二人去找丽秋。丽秋在家做针线活,今天没有病人。见他们两个回来,丽秋非常高兴,但见到杨宗还是有些不自然。虽然时间过去这么久,二人心里相互惦念,但从来不会表达出来。他们都知道自己处在一个尴尬的角色,从丽秋的方面来说,她还是一直喜欢杨宗,始终心思没有放下。但她还不能应承六奶奶的提议,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单拿出来都很好。如果按六奶奶的说法,揉到一起去过日子,恐怕就另当别论了,到那个时候出现矛盾,会破坏一切和谐。她的想法不如保持现状,让她心里,永远有一个她喜欢的杨哥哥。而杨宗的角度看,也是非常喜欢丽秋,但这个喜欢来源于当初的小兄弟。是一起玩的小朋友,哥哥对弟弟的那种情感,不想丽秋的换装,让他很迷茫。小兄弟的角色变了,他的思想一时转不过来,所以当初也没有答应。等着时间慢慢的磨合,心里也会慢慢地接受。没有一个男人,不喜欢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女人。可他是一个实诚的人,觉得他这样做,一是对不起六奶奶,青梅竹马的夫妻,自己移情别恋。二是亏了丽秋,一个黄花大闺女给自己当小老婆,让她受委屈。所以他也没有答应六奶奶。岁月蹉跎,一晃,丽秋已经过了出嫁的年龄,彻底成为一个老姑娘。

两个人见面,还多少有些木然,好在公孙仲秋在一旁,非常容易转话题。杨宗说:“丽秋收拾一下,咱们出去吃饭,今天你想吃啥?我请你。”

丽秋回答说“好模样儿的,出去吃哪家的饭呢?霍荷给咱们拿来不少山货,我给你们做两个菜,在家吃吧。”

公孙仲秋制止她:“你还是别做了,都是冻货太费劲,出去吃个现成的,再说还有杨大哥。”

杨宗调侃她说:“你还是跟我们出去吧,你做饭的滋味比我强不啥,还自己感觉手艺不错呢?”

如果是当初的时候,两个人又会打闹起来,可如今的关系,让丽秋稳重起来:“小七出去了,不在家,我不想去。等孩子回来我做点,俺们娘俩一起吃。”

杨宗说:“你得了吧,那孩子像野马一样,也不着个家,还是不等了。走,跟我们走,咱们还有事儿要商量。”

丽秋听说有事儿,也不再坚持,赶紧穿衣服带围巾。等要走的时候,才想起来什么,在柜里掏出两个包来,两个哥哥一人一个。说:“给他俩做的衣服和鞋,我怕嫂子活多、孩子多干不过来。我一天没事儿,给你们俩预备下了,正好你们来,都拿回去吧。”

然后又去翻抽屉,当她打开抽屉的时候,让她大吃一惊。除了三卷龙洋还在,霍荷给她那五十块散钱,已经所剩无几,区区十来块。仅仅几天呀?也没有啥大支出,何况一、两块大洋能够一家人过几天的,钱哪去了?家里只有她和小七,难不成是小七拿走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拿这么多钱干什么?还好,给六奶奶的钱还都在。她心里震惊,但嘴上没有说,有杨宗在这里,不能提及孩子。于是,把那三百大洋交给杨宗:“霍荷来啦,听说你们搬家,怕你们新安家手头紧。让我给转三百大洋,拿回去给嫂子吧,拿好了,别嘚瑟丢了。”

杨宗接过来,乐着说:“这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正好缺钱呢,有人送来了。你告诉霍荷,钱是借她的,将来生意做好了,连本带利还给她。”

丽秋撇了他一眼:“以后说话把点门,别摸过来就说。人家霍荷还是个女人,说睡觉多不好听。再说啊,你们还不还的不干我事儿,要说你们自己说去。回去给嫂子带个话儿,霍荷想她了,进腊月让她来一趟,我们几个聚聚。”

她几句话,说得杨宗非常不好意思。赶紧打哈哈:“哪里有那么多事儿,随便一句话,你想多了。赶紧走吧,我们俩还饿着呢。”

三个人又去聚合堂,找出杨安。在附近找一家小饭店,叫一桌火锅,热热乎乎地喝上小酒。公孙仲秋与杨宗把路上的想法,又说一遍,杨安非常的赞同。一连说了几个好:“好,好,好啊!公孙兄弟的提议太好啦。这个买卖该做,当年咱哥俩,不也是从这上面家嘛。这次咱还得干,只是木头货源哪里来?”

丽秋在一旁咯咯一笑:“大哥,你都把我给忘啦。上次你们从哪里弄的木头?”

杨安说:“不是那个什么格格来着?”

公孙仲秋说:“富格格,他们不是不干了吗?听你说过,他们淘金子去了。”

丽秋说:“他们夏天淘金,冬天还能淘吗?都冬闲呢,给他们找个买卖,不是乐不得的啊!”

杨宗问:“能行吗?”

“保行,你们商量别的吧,这事儿交给我。”丽秋蛮有信心地说。

杨安挺高兴,说:“好,货源让妹妹去办。咱们再商量一下,这次我看这样,咱们几个见者有份。反正没有外人,共同得利行不行?”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