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5页(第1页)

  孟循却并未有所表示。

  他除了刑部衙署,待的最多的地方就是皇帝身侧,身为天子近臣侍奉天子的侍读学士,他又怎会不懂皇帝喜恶。

  皇帝一向最厌恶朋党结交,即便做这事儿的,是未来国君东宫太子,也是如此,虽说皇帝没甚反应,像是习以为常,但私下以对太子的诸多做法有所不满。

  在南书房也忍不住了几次脾气。

  太子却并未因为皇帝的容忍而有所顾忌,反而认为自己的父皇是认同自己的,于是行事更无顾及。

  孟循想,兴许不只是太子,太子门下的幕僚,太子的母族,想必都是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帝位唾手可得。

  太子还需要一个能够揣摩帝心的弄臣,他孟循便是这个最适合的角色。

  但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不愿意卷入党争。

  他因为查案受伤的事情众所周知,太子本着君臣之礼,遣御医前来看望也无可厚非,无可指摘,反倒是博得了宽厚臣下的贤名。

  御医查过脉之后便开下了一副方子,嘱咐孟循好生调理,兴许有助于恢复记忆。

  但于现在的孟循而言,记忆是否恢复已经无关紧要,他甚至不愿意在这事上过多纠缠。碍于情面,他便吩咐竹青,如果他宿在家中,就去煎药,如果不在便不用在意。

  竹青在他面前待了四年,做这些事情还是不在话下。

  在目光触及那竹青色的小碗时,孟循的神色有片刻怔了,他原本想让竹青将那药倒掉,可话还未出口,他便改了主意。

  “端过来。”

  竹青应了声是,赶忙将药端了过来。

  凝眸望着那漆黑的药汤,孟循有片刻失神。而后他端起海青色的小碗,喝完了那碗药。

  竹青正欲离开的时候,孟循叫住了他。

  “这只碗,哪里来的?”

  看着孟循那双眼,竹青哪敢有所隐瞒。

  “是夫人的,当初大人您叫我把这只碗还回去,夫人说不要了就留在这。”

  话一出口竹青就后悔了,两人已经和离,上下伺候的人都知道。

  这会儿哪能叫夫人呢?

  哪知孟循却并未有所反应,像是不觉得他的称呼不对,只轻描淡写的嗯的一声。

  “这只碗,好好收着。”

  心绪纷杂不宁的时候,孟循总习惯练字,写字能让人静心。

  半个时辰过去,他心中再无杂念。

  他等来了深夜归来的墨石。

  墨石一身黑衣劲装,穿袭夜风而来,身上还带着丝丝冷意,但他却并未有所反应,面色如常。

  “廖御史和薛侍郎半月前私底下有所往来,廖御史纳的妾室,是薛侍郎的夫人张氏送过去的。”

  孟循面上了然。

  他早知道都察院中的廖御史并非周御史那般刚正不阿的人物,廖御史平日里多在纠察百官形态仪貌处下功夫,少有谏言朝事。

  可就这样一个人,昨日竟在早朝时谏言皇帝,彻查江宁提督织造太监贪腐一案。

  提督织造太监,是内廷司礼监的外派差事。因为近年来天灾横行,国库空虚,皇帝也有意让这些外派的太监收刮些银钱,充盈国库,当然了,面子上总要圆的过去,事也不能做得太过分。

  士大夫皆要脸面,于是这事,便落在了无谓脸面的宦官头上。

  古往今来,江宁苏杭三地皆是富庶之地,适当收敛些钱财,充盈国库,也没什么可说的。即便是你中饱私囊,只要别将事情做得太过难看,上下都过得去,便也不会有人去追究。

  也就是几年前,苏州那边的提督织造做得过分了些,收刮了不少钱财,纳入了自己囊中,不顾百姓死活,逼死了不少纺工,苏州府百姓怨声载道,事情闹得太大,引得周御史在太和殿前死谏。

  皇帝震怒,随即革了那宦官的职,立刻找了个人顶过去,此事才算平息下来。

  这也就安静了两三年的功夫,居然又有人重提此事。

  这是满朝上下心照不宣的秘事,好好的,也不会有人提这事,但既然提了,也不能不管。

  总得派人去查,查过之后朝廷也该有所反应,革职查办还是如何,总会有个态度出来,以正朝纲,以正所谓清廉之风。

  在礼部侍郎薛京的一番提议之下,这事落到了孟循头上。这又算不了什么好差事,容易得罪人,也未免能谋到什么好名声。

  因为替陈将军翻案的事情,他毫不意外的得罪了礼部的那位薛侍郎。

  只是这事头起的有些蹊跷,孟循不免得有所怀疑。他便遣了墨石暗中查探薛京和廖御史两人之间的关系,果不其然,两人私下早有勾结。

  孟循倒并不怕得罪司礼监。

  他时常在皇帝身边待着,对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秉太监关系不睦也有所耳闻。那江宁提督织造是掌印的亲信,若真有贪腐的事在,想必其中大部分钱财也是落入了掌印手中。

  他若能将两人关系运用得到,倒也不至于引火烧身。

  孟循合着眸子微微点头,“我知道了。”

  墨石恩了声,正欲离开时,孟循却突然叫住了他。

  “她可离开京城了?”

  孟循知道祝苡苡的路引有问题,不管她是走水路还是走6路,都注定会被拦下,让她去补齐路引,也就是说,她不可能如此顺利的就出了京城。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