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1节(第1页)

第118章

在王琇芸进宫之前,赵四再三保证会照顾好,便是如此,王修晋仍是不放心,在他眼里,皇宫就是个吃人的地方,好好的人进去,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王修晋在外面担忧得不行,晚上睡不好,早晨便顶着黑眼圈做事。王修晋准备把之前赵四给他的房子收拾出来,只要不出意外,长姐大概要长居于京城,大哥便是没有回京城做官,也会带着媳妇进京,总住在岳家到底不是个事。而他日后也要将产业一点点的转到京城。

首先便是在京城开粮铺,寻找铺子的时候,王修晋想着买两个连着的铺子,一间做粮铺,另一间做私房小吃部。与酒楼不同,小吃部里以卖各地小吃为主,每天只做六桌菜,多了不做,天气不好不做,想要休息时不做……开不开门全看东家的心情。王修晋想着把刘姐叫到京城来,前期是他向刘姐说明一些小吃的做法,然后让刘姐试着做,味道不错就定到菜谱里,味道若是不好,就慢慢的改进。不论什么时候,衣食住行都是人们最为需求的东西。

王修晋和李菻善在京城转了几天,才寻到一处合意的铺子,前为两间两层铺,后有两进的院子,地点位于京城最有名的特殊服务一条胡同和行业的铺子交汇处,铺子要价不低,在此开个酒楼绝对赚钱,开粮铺倒是有些偏了。王修晋倒不在意,往年运进京的蟹田米,都是进了皇宫,别说百姓想吃,就是当官的想吃都难吃得上。也不知能不能请皇上下个皇室专用的名头,到时绝对不愁卖不出去。

王修晋准备把前面的三层铺,除却一楼相隔之外,两层打通,既然要做私房,那么里面的装修一定要特别,且桌位也不能摆在大厅,而是全以包房为主,每间包房各有特色。买下铺子,王修晋算是了一桩心事,余下的便如何装修。

转到杂货铺,见到在铺子里米掌柜,身边多了李将军的身影,李将军见王修晋和自家小子一起进来,便叫开儿子,让王修晋和米掌柜谈事。之前在通信的时候,王修晋已经知道米掌柜仍在外做事,心里着实佩服李家的行事,也替米掌柜开心。米掌柜这是进了武官家,对什么文人那套规矩不怎么看得上眼,若是进了文人之家,米掌柜怕是难再出府。

米掌柜见到王修晋比以前热情多了,听说王修晋想要寻人收拾铺子,立刻帮着挑了几位可靠的手艺人。还让王修晋有什么需要只管说,他这里没有,便派人出去寻。摆设的事,先不急,他也不准备把屋子里弄得花里胡哨的,只是吃饭的地方,还是简单一些的好。

米掌柜并不是一整天都在铺子里,将军府后宅的事也由他管着,王修晋此次进京并没有住在李府,而是住在赵四的一处宅院里,米掌柜理解王修晋因为其姐的事想要避讳。米掌柜进了将军府后,待李菻善兄妹视如己出,对两个庶子也不亏待。后宅也被他管得井井有条,便是时不时起刺的老三媳妇也被他收拾得变老实。李家的后宅彻底的安静了,这些日子,米掌柜忙着给小叔子寻第二任夫人。

王修晋有听李菻善提过,不过并没放在心上,他也没啥合适的人选可提供。在杂货铺小坐了一会儿,王修晋便要回去了,他看得出米掌柜是真的很忙,而李将军也时不时的往他们这边望,让他也不好意思再坐下去。离开杂货铺,李菻善小声的开口,“四皇子在酒楼订了位置。”

得,晚上饭有地解决了,正好也有事想和赵四商谈。见到赵四,王修晋最先问的便是长姐在宫中如何。赵四笑呵呵的说着琇芸妹子在宫里学习规矩,父皇把琇芸妹子养在皇后的名下,虽是义女,却也能沾个“嫡”字。皇后碍于父亲面子,对待琇芸妹子还是不错的,且生出了其他的念头,比方说向父皇提议把琇芸妹子指给她侄儿。

王修晋一听就不乐意了,皇后为人怎么样,他不清楚,但是皇后的侄儿在京城的名声可不怎么样,仗着姑母是皇后,没少干出缺德的事,家中已有妻室,把长姐指给他,是做正室还是妾。

“琇芸妹子可聪明了,未着了皇后的道。”赵四一脸的得意,仿佛王琇芸是他亲妹子一般。“昨儿皇后把她嫂子招进宫,以为她们俩合一起能算计琇芸妹子、”

赵四说得轻快,可王修晋却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长姐会不会因为躲过皇后的算计,而被皇后记恨上,以后的日子是不是就更不好过了。皇后会不会因为此次没成,而后再继续做什么,王修晋恨不得冲进宫里,找皇上说道说道,再把姐姐从宫里接出来。

“别担心,琇芸妹子聪明着呢!不会有事的,几天后便是行大礼的日子,当天就会旨婚。”赵四看出王修晋的担忧,便出言安慰,只是他的安慰显得略有些苍白,反而让王修晋更是担心,离大礼之日还有数日,谁能保证在这段日子里不会出岔子,

王修晋在宫外再担忧,也没办法进宫跟在长姐身边,只有在外面干着急,连原本要和赵四商谈的事也被抛到了脑后。王修晋原本想提议在京郊办起花生油工坊,以京城为中心,销售数城,另外单开一单线,专为皇上生产御用橄榄油。在京城办厂,能省下不少运输费用,能够将这附近几个城的花生油价格降下来一些。但,因为王琇芸的事,王修晋便把此事忘记了,等他想起来的时候,册封大礼即将举行,王琇芸也从宫中回到在四皇子准备的院子,等册封之日,便从这里去往祭祀告天的地方。

按理说收个义女,用不着这么隆重,但是皇上就想搞得大些,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认了个女儿。当然皇上这么做最大的原因是文官太过闹腾,自从他说认女之后,文官闹腾得让皇上觉得烦了,他们越不想让他舒坦,皇上就越不顺着他们的意。王修晋听到赵四的话后,只说了一句,“更年期。”

不管因为什么,王琇芸被册封被公主的大礼非常的隆重,便是皇上的嫡女册封,也不会有此荣耀。王修晋却是非常忧心,同时在心时也下了决定,以后要抱住皇上的大腿,顺便一定要让赵四上位,不然,一旦皇上去了,长姐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册封仪式结束,旨婚的圣旨紧跟着下来,王琇芸被指给了一位驻守在边关的宋大将军的嫡长子——宋弘毅。王修晋听到人选之后,松了口气。之后皇上颁给他的圣旨,不准确的说是给王家的圣旨,让王修晋呆愣了很久,皇上将以前的王家宅子归还给他们家。

拿到圣旨之后,有太监便把全锁门的钥匙送上。接过钥匙,王修晋的心情非常复杂,他不是没想过将房子买回来,便是不去住,就是放在那里,也能显示他们家以前也曾辉煌。可,王修晋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是以为这样的方式又拿回房子。

推开大门,入眼的并没有杂乱,而是非常整洁,像是有人专门收拾过一样,走过前院,步入后院,便能看出杂乱,院落里杂草丛生,甚至铺好的石子路也长出杂草,推开房门,里面布满了灰掉,蜘蛛网,放在上辈子,妥妥的鬼屋。

房子修葺起来并不容易,但是王修晋就想把房子修好,在长姐明年出嫁时,能从这里出门。从收回房子那天起,王修晋便在思考如何修整大宅,也因为院子的事,王修晋不得不放弃之前装修房子的计划,还有请父母进京的事。母亲对进京没有反感,主要是父亲,估计说动父亲非常难。

王修晋盘算得很好,可是皇上明摆着要让王琇芸从宫中出嫁,且嫁妆,皇上也准备一份。王修晋表示,皇上还真把长姐当亲女儿不成,连嫁妆都准备好,这不是要跟父亲抢女儿?给父亲的信中,王修晋把此猜测写了出来,当王涣之看完信后气得不行,便是这样,也没应下进京之事,让王修晋好好准备琇芸出嫁一事,并称夫人不日进京。

王修晋长叹父亲古怪的脾气,也不知他在坚持什么,就为了破面子,女儿出门都不露面,以后长姐在婆家会不会因此而被另眼相看?王琇芸得知父亲不进京,非但没生气,反而还松了口气。自从被父亲打了一巴掌后,王琇芸在心里对父亲始终有个梗,且回村后,父亲给她的印象一直是不靠谱,即便是后来建了个学堂,也未能让王琇芸改变想法。

王琇芸清楚出嫁那天,双亲在场有多重要,但她就是不希望父亲在场。

第119章

皇上的义女大婚,便是不从宫里出嫁,其排场自然不会小。王修晋之前给长姐准备的嫁妆,放在乡野小城绝对可以称为独一份,但在京城便不算什么。王修晋盘算着要添些什么的时候,比王琇芸年长的皇子纷纷送上礼单,还有皇后和妃嫔准备的东西,最后便是皇上送来的长长的嫁妆礼单。加起来远超二十台嫁妆,王修晋不知这个算多还是算少,又没有可打听的人,将军府倒是有位女眷,但和李菻善的关系不太友好,去问她,他还怕对方不能以实相告,在长姐大婚的日子惹出笑话

与春家,虽说上门,对方会热情相待,可王修晋总觉得差了一层关系。王修晋急得不行,算着母亲到京城的日子,又急着收着房子,没几日,王修晋便瘦了一大圈,让李菻善看得那叫一个心疼,成天的从家中带补品给王修烜。王琇芸也想帮着弟弟,只是从册封大礼结束之后,她就变得忙了起来,这个递帖子,那个相邀,便是挑了挑,拒了拒,还有一些是必须要见要赴约。随着王琇芸出宫的,还有一位老官。老官曾照顾过年幼的皇上,对宫里的事十分清楚,是皇上特意旨给王琇芸。

老官年约六十岁左右,保养得十分好,在古代六十岁上下便是长寿之人,能活到七十岁便已是不得了,能活到百岁的,更能得皇上的奖赏。在宫里,六十岁的老官,大多都已不做事,有能力的掌柜一司,没能力的,估计早就放出宫。皇上给王琇芸一位老官,是对王琇芸的看中,而跟着王琇芸的老官也不敢自自持身份,对待王琇芸十分的用心,也使得王琇芸在京城中,很快站稳了脚,没有人敢慢待王琇芸,更不会有人敢提王琇芸罪臣之女的出身。出算是给王修晋解了一些后顾之忧,不然要忙那么多事,还要成天担忧长姐出去会不会被欺负,劳体又累心,怕不只是受一圈的事。

王家大宅用了一个多月便修葺完,王修晋想用的人没用上,赵四把他手底下搞建筑的人全都派了过来。大宅里除了主厅只是做修葺,其他几个大院几乎都是拆了重建。这几年京城出了一家铁柱工坊,专门生产铁柱。解决了不少京城内的无业人员的营生问题,也因为有了此工坊,才使得建筑的速度加快很多。

大宅修葺完成没多久,王夫人便抵达京城,同行而来的还有王春氏和王家的嫡长孙,一路的舟车劳顿,让王智渊发蔫,见到王修晋特别委屈的看着小叔,伸出小手要抱抱。王修晋忙接过侄子,也不知是他瘦了的原因,还是侄子长胖了,他有些抱不动侄子了。

王智渊被小叔抱起后,便赖着不动,谁劝都不离开小叔,王修晋只能跟着上了马车,让仆人将马车直接驾到王家大宅。王夫人已经知道宅子归还给他们家,心情颇为复杂。第一次进京,王夫人便是入住王家大宅,一住就是十几年,在大宅里有了女儿,又有了幺子,原本以为她会在大宅里看着儿女长大成家,可惜,天有不测风云,王家倒了,举家迁回老家,在路上落下一身的病,便是如今能够站起走动几步,但身子骨远不及以前。

从搬出王家大宅之日起,王夫人就没想过有朝一日还能再回来,站在大门口,望着御赐的门匾……王宅。王夫人眼泪流了出来,身边的丫头忙送上手绢,王修晋想上前,可手里还抱着王智渊,只能开口劝。“娘,宅子又回来了,是好事,可不能哭。”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