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章 游北海逛香山(第1页)

在御花园一处浓荫蔽日的阴晾处,我跟苏田二位老师沐浴着那份难得的轻松与惬意呆了足足一刻钟的功夫,直到疲乏的身子得到缓解后才出了故宫后门、越过护城河到达了景山后街。此时已是正午12点。于是找了一家老北京面馆每人吃了两碗炸酱面后,接着又走进了景山公园。

景山公园与故宫仅一街之隔。到此一游可获得两个别样的感受:一是游“煤山五亭”壮观京城都市美景;二是置身崇贞帝自缢“歪脖树”下再忆“甲申三百年祭”。

那天登“煤山五亭”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俯瞰故宫,红墙碧瓦,一片金壁辉煌,好一派赳赳皇家气派!好一幅羡煞玉帝的人间皇家宫阙!

在崇贞帝朱由检自缢的“歪脖树”下,让我对明末这最后一任皇帝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在我看来,这位看守帝王虽未守住大明江山,但他却守住了自己的骨气。在李自成农民军还未攻陷北京城池时,他本可携爱妃和皇子公主南去福王府躲避战乱以伺东山再起之机,但他宁可在皇城以死谢罪也绝不给后人留下骂名。于是在北京城破之时他毅然手举宝剑先刺杀了皇子公主和田妃后,身边只有大太监王承宗一路尾随他走上煤山吊死在那棵并不高大的“歪脖树”下。而王承宗有感于崇贞帝“国亡绝不苟活”的决绝精神,又返身回归故宫带领众太监奋力抗击杀进皇城的农民军。最后终因寡不敌众纵身一跃从城墙跳入护城河溺水而亡。相比之下,同是亡国之君,北宋的徽钦二帝却以“靖康之耻”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骂名。令人目不忍睹的是,徽钦二帝的皇后、妃嫔、公主和三千多名宫女在被虏去后金五国城的一路上,不仅为金人迫使行“牵羊礼”,而且上至皇后,下至宫女一路上被肆意凌辱,稍有不从便会被斩杀。被金兵遭踏至死的皇族女眷和宫女不计其数。面对如此不堪的惨状,在五国城“坐井观天”的宋徽宗竟还有脸与所陪嫔妃生下了14位皇子皇女。真是可悲、可笑、可气至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一雪“靖康之耻”,民族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奋力抗金,连收失地,一度重振南宋国威。后为奸臣秦桧所害,惨死于“风波亭”。每念及此,一代代炎黄子孙或许都还记得岳武穆为后世留下的那气吞山河的词句:

……“靖康耻

犹未雪

臣子恨

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重头

重新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

游罢景山公园后,我们从北海公园东门进入了又一处相邻的皇家御苑——“北海白塔公园”。

北海公园是老北京的一处湖泊公园。园内有一处由西藏喇嘛所建的白塔,故称“北海白塔公园”。园内有一处四面环水的岛屿,白塔就建在岛子的核心位置。岛屿的中心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假山。山上遍植景观树种,茂林修竹,郁郁葱葱,非常漂亮。在岛子的四周依次建有多处雕梁画栋的滨水古建筑掩映其间。既闲适淡雅,又不乏清幽静寂,是一处再好不过的怡情养心之所。岛上有一处“三帖堂”非常有名。因到此一游可观览王羲之《快雪帖》等三幅“书法真迹”,能让人一睹“书圣”行草书法的传神风采。

此外,在七月流火的季节游览北海公园还有一处让人念念难忘的地方。即北海荷花坞。凡读过初中的人都学过宋朝周顿颐所写的千古明篇《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北海荷花坞面积很大,且是全京城的最佳“赏荷去处”。每年的六、七月份都会迎来大批游客前来赏荷观莲。记得历史上的唐宋诗家有很多赞美荷花的句子,而我却独爱两人的吟咏:

其一,是白居易所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句。

其二,是宋朝杨万里所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

我喜欢荷花,是因为她独独代表了一种令人感佩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和“中通不直,不蔓不枝”的风骨。如果华夏儿女人人都能自觉用荷花精神陶冶情操,那么整个中华民族将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游罢北海公园后已是下午3点整。根据计划我们一行3人开始游览老北京最着名的文化街区——“什刹海”。

什刹海共由前海和后海两部分组成。最能彰显老北京四合院和胡同文化“底蕴”的东西基本都分布在这一街区。前海的面积要比后海大些,状似鸭梨,跟后海之间只有一座石拱桥连通。

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由于“西化风潮”刚欲兴起,故一些酒吧、咔啡店、西歺厅犹如雨后春笋应孕而生。新生事物必然会催生出一个新的都市消费群体。所以一些盲目崇尚西式“泡吧”的年轻人便一度趋之若骛了。每到夜幕降临时分,家家酒吧、西餐厅、茶馆便开始灯火闪烁,家家暴满,直至通宵达旦,使什刹海俨然成了一条昼夜灯火斑斓的“酒吧街”。

沿着什刹海前海和后海的滨湖路一路走去,路边是一户挨一户的老北京四合院。而每隔一段穿街而进便是一段段北京的“老胡同”。那些连片的古老房舍每栋房子都价格不斐,令人闻之咂舌。

我们时而驻足湖畔观赏什刹海令人迷离的夜景;时而瞪大眼睛瞥一眼路边四合院门眉上的名签。进入眼帘的不是国家要员府邸,就是社会名流的宅院,普通市民还是不敢问津临街四合院的。如宋庆龄、郭沫若、徐向前、老舍、丁玲等等,每个人都如雷贯耳。当我们走到一处标注“老舍溺水地”的石碑处时,我们三人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望着清澈的湖水,脑海中顿时闪过大作家老舍为我们留下的“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多部名篇佳作……,以及“十年动乱”期间,老舍为不堪红卫兵揪斗所辱,在一个黎明的早晨竟上演了一幕投湖自溺的人间惨剧……

当我们带着读罢“什刹海”这部老北京历史书离开这段文化街区的时候,已是夜晚8时整。此时,我们的身子倦了,腿软了,总想走走停停,甚至想眯上一小觉。走了大约3华里,终于挤上了一辆公交车向前门方向驶去……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