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4节(第1页)

刘鹏张了张嘴,话到了舌尖到底吞了下去,换了个说法,“也不知这事真假。”

周中拿过白绫绸,展开,再折起来,“给李知县发文到杨州,捉拿真凶,那小钟氏想必也跟姓苏的在一起吧,刚好一块儿抓获。”

李知县,刘鹏在县城待了不少年,自然比周中了解得多。李知县在吴县这几年,无功无过,太平县太老爷一个。然刘鹏之前在县城里做的是伙计这种不入流的事,私下也听到过风声,县太老爷爱财的很,只是爱财之道与别人不同,俱是别个主动捧上,再不是他强取豪夺。既然白绫绸写了苏家官宦人家,不知道李知县会不会私下漏了风声过去,给那边卖个好?

刘鹏道:“不妥,李知县说不定为了讨好那边,并不着人去逮捕,而是传信过去让苏家自行解决。”

第三十四章

闻言,周中疑惑道:“李知县为何要如此做?他派人知会杨州衙门,一是秉公处理,二是帮苏家本家出气。难道苏家人害苏家人,就不需要衙门出面?”

刘鹏道:“正是因为是苏家人,才会私下处理。同姓之间,一族之下,一荣共荣,一损俱损。况且苏氏旁枝如此歹毒,一些闲着磕牙的人必会猜测是不是苏家本枝做事不公才引得旁枝如此胆大妄为,行此恶毒之事。且苏家有人在京做官,自然受不得风言风流……”

周中想起白绫绸上所书苏家官职最高者是吏部郞中苏郎中,正五品京官,郞中之职品级不高,但却是吏部,考核天下官员,出名的油水部门。多少双眼睛盯着吏部出缺,如果苏氏族中弄出些风波,再有人落井下石,苏郎中这吏部郎中也当不成了。

一时,周中神色犹豫。他是想报仇可没想着断人家的前程且苏家本家也是受害人,头次周中心中没了主意。

刘鹏瞧着他不知何去何从的模样,劝道:“周兄,何必拘泥形式,只要罪魁祸首伏诛,管他是谁诛的,都算给侄儿报了仇。”

周中总觉得心中少了甚,却又说不出来,只得叹口气允了。

只要白绫绸交到李知县手中,自是知道苏家有个在吏部任职的苏郎中。京中吏部官员,李知县平时巴结都巴结不上,这会有奇货可居,自然巴巴地先按下案件先送给了苏家,由着苏家处置,他这边再随意寻了个罪名了结此案。至于周举这个被冤屈的人,早给他抛在脑后。

既然打定主意,那就不能只让李知县专美,自是要让苏家知晓周家出了力,且差点死了人。

两人商定,周中手抄了一份留底,卷起白绫绸去了衙门。

果不其然,李知县看过白绫绸眼光闪烁,立时打发了周中和刘鹏。

见状,周中和刘鹏两人识趣,出了县衙急忙往家中赶去。

回了村子,周中去了王家,一事不烦二主,王熊又清楚整个案件,请他去杨州走一趟带封信过去。当然周中也不白使唤他,自有酬金谢他,只是周家现下没银子,许了来年收了田租补上。

王熊原待不应,王母却替他应下了此事。

周中和刘鹏两人走后,王熊道:“母亲这是何苦?”

王母痴痴地望着院外的荆棘篱笆,半晌才道:“铁牛都长这么大了,多亏了周秀才今年才上得学,还有大花……我如何甘心……”

“娘。”王熊站了起来,看着在院中和大黄一起玩耍的大花,笑道,“娘,我习惯这里。”

王母默了默,想到当年离京时王熊尚小,不记得从前富贵,眼前的粗茶淡饭在他眼中也是难得的安适。

想着曾经的锦衣玉食,说是不恨那是假的,可跟命比起来,那粗茶淡饭也是香的,到底心存了希冀,王母犹豫道:“事情都过去几十年了,谁还揪着那事不放?”

“那事?”王熊冷笑两声,“娘觉得那是小事?那为何我们家远行千里,躲到这个僻静的地儿?”

王母让儿子说的恼起,又想着儿子的倔脾气,再想着公爹临时前的念念不忘,长叹道:“你去替周秀才走一遭吧。”

“娘下次别再随便替儿子应了别人。”王熊怕王母惦念旧事,忙嘱咐道。

王母哼了一声,回了屋里歇息。

次日天未明,王熊就上了路,一路急赶,月余才来回。

这一个多月,周中除了伸长脖子等王熊回来,余下的时候就是忙着打听黔州府的书院,石桥村学堂全扔给王俊才和刘鹏,因本村的人上学不收束脩,周中就用粮食补给他们。

黔州府最有名的书院是黔州府城外的南明山的南明书院,南明山风景秀丽,一年四季皆不相同,且书院内汇集了黔州有名的大儒和才人,自是读书人的首选之地,因求学者众束脩也比别的书院高出一大节,但学者优也会给银子奖励,可抵销一年束脩。故此南明书院也有不少读书众的寒门子弟。其次就是黔州府城内的官学,由朝廷主办,有官派教授,且只要是秀才,束脩不用出。

按周家的家境来说,自然是官学好,只是想着吴县的官学,周中心中颇是犹豫,就怕官学是个摆设,实际并无人求学,也无人教授。

因周举一事,周中并没有花多少银子,把从王俊才那里拿来的二百两银子还了回去,至于赵家送的二百两银子正好做了去南明书院的束脩。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