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千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九章 陆军的野望(第2页)

“请滕将军回报陛下,我6军上下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所期望。”

“彭总长有此信心,陛下定然亦为之欣慰。”滕锡光笑着说道:“对了,陛下有一个私人之请,请彭总长着人寻一位印度驻屯军中一位仁勇校尉(中尉),名叫李延良,将其调回本土,至长安陛见。”

彭辉明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应道:“我会立即着令印度驻屯军从办理此事,以最快度将这名仁勇校尉召回长安。”

李延良?

难道是某个匿名的皇室子弟?

“此战过后,6军的实力又要膨胀几分了。”海军部总参谋长、镇国将军(中将)顾继洪一边听着台上正在宣读的军事部署计划,一边朝海军部副总长、骠骑将军郑德朋小声地嘀咕道:“三个架子团满编,加上战后驻军波斯,这差不多就增加了八千余兵额,将整个6军规模足足扩充了五分之一。”

“何止于此!”郑德朋暼了一眼就坐于斜对面的6军总长、骠骑将军彭辉明,低声说道:“他们6军正在多方游说,希望能仿我海军模式,在南洋各藩属国建立联合6军司令部,想要将人家手里的6军纳入统一指挥系统之内,以期扩大他们的6军影响力。”

“哦?”顾继洪扫了一眼对面的6军将领,脸上带着揶揄的神情,“6军终究是不甘屈居我们海军之下呀!……但凡遇到某个海外热点问题,便使出浑身解数,极力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齐国自建国八十多年来,除了刚刚入主汉洲时遭到西属菲律宾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三次入侵外,随着齐国海军实力的快增长,并进而掌控了南洋制海权,本土便再无任何外患的威胁。

到了后期,经略南洋、夺取吕宋、谋占安南,所面对的一个个敌人,实力也都相对较弱,而且齐国也是采取多方分化、逐步蚕食的手段,很少实行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这就使得齐国6军规模扩充度一直都比较慢。

当然,这也跟齐国早期人口资源不丰的因素有关,不能像大6秦国那样,动辄出动数万乃至十数万庞大的军队。另外,在数十年前,为了快积聚人口,齐国每年都要拿出大笔资金进行移民活动,使得政府只能将有限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最为关键的海军建设上来。因而,齐国便一直奉行着“大海军,小6军”的建军模式,在各种资源方面,优先向海军倾斜,从而强化海军实力,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

待逐步控制了南洋、安南以及部分印度地区后,齐国又大量抽取地方土著建立仆从部队,将其作为齐国继续对外扩张殖民的炮灰,驱使他们征战四方,以夷攻夷,从而减少宝贵的6军消耗。

在生对外战事时,齐国往往会以少量的精锐6军为核心,辅以大量的土著仆从部队为主力,凭借凶猛的火力,出对手武器代差,就能轻松击溃当面之敌。若是战事规模扩大,齐国则会大量征调藩属国军队随同出征。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齐国6军规模的扩张度显得异常缓慢,从两万人增加到四万余人,足足用了三十多年。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不论是大6上的秦国,还是欧洲各国,所拥有的军队规模无不以人数庞大而著称。三十多年前,法国为了争霸欧洲,常年保持着2o、3o多万的常备军,在9年战争时期法国6军总兵力甚至达到了44万人,达到了同时期欧洲军队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沙俄在彼得大帝时期进行了军改,于171o年组建了42个步兵团、6万余的新式6军。随后几年,又把这支部队扩充到十几万规模。当时,彼得大帝的建军思路是,按照每1oo人抽掉一人终身服役的标准进行扩军。在1722年沙俄的人口总共是16oo多万,也就刚好能够给他凑出1o余万6军和数万海军。这个比例在工业化以前是非常高的,和罗马帝国的最高标准相当--嗯,不愧自诩为第三罗马。

而表现出更加穷兵赎武的欧洲国家当属普鲁士,1713年腓特烈·威廉一世继位后,把王室开支削掉四分之三,节省下来的钱全部都用来建设军队。普鲁士全年国库收入才7oo万银元,砸在军队上就6oo万。结果就是,普鲁士的6军规模从他接手时的不到4万人,到172o年时就增加了一倍多,达到8万人。而这个时期,整个普鲁士所控制的人口仅22o万,军民占比高达3.8%!

当然,对于齐国6军而言,尽管无不极度渴望扩充规模,增加6军的影响力,倒也不至于像普鲁士那般疯狂,不顾国力的限制,建立一支数量庞大的6军。

但是,齐国立国八十多年来,从据有汉洲本土,到控制南洋诸岛,进而又殖民印度、非洲、美洲等地,这般广袤的领土,仅有区区四万余6军兵力,是不是数量也忒少了点。

固然,各个海外领地可以征召了大量仆从兵,还有人数众多的地方轮值乡兵,表面上看,确实能维护这些领地的基本安全和帝国的商业利益。但不要忘了,有句俗语叫做“鞭长莫及”。一旦某个偏远的海外领地在一些野心家的撺掇下谋求自立,脱离帝国的统治,那么6军无法做到及时平叛,必然会造成不可测的帝国危机。

所以,6军心中的小算盘便是在未来十年到十五年里,将6军人数增加到十万的规模。如此,方能在有效维护帝国的领土完整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帝国的殖民扩张事业。

“彭总长,此次我齐国率师征伐波斯,可有成算?”

总参谋部的军事部署会议结束后,皇帝侍从武官、明威将军(准将)滕锡光紧走两步,来到6军总长、骠骑将军彭辉明身侧,一边走着,一边轻声询问道。

“我齐国两万余大军,皆训练有素,且粮械充足,面对那些野蛮愚昧且又武器落后的阿富汗部落武装,当能一鼓将其聚歼于波斯境内。”彭辉明信心十足地说道。

“如此甚好!”滕锡光点点头,说道:“陛下希望此次远征,除了帮助萨法维王朝恢复国内统治秩序外,还要打出我齐国声威,展现我齐国强大的战力,以此震慑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为我外交斡旋劝退两国撤出波斯境内领土,张以声势。”

“请滕将军回报陛下,我6军上下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所期望。”

“彭总长有此信心,陛下定然亦为之欣慰。”滕锡光笑着说道:“对了,陛下有一个私人之请,请彭总长着人寻一位印度驻屯军中一位仁勇校尉(中尉),名叫李延良,将其调回本土,至长安陛见。”

彭辉明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应道:“我会立即着令印度驻屯军从办理此事,以最快度将这名仁勇校尉召回长安。”

李延良?

难道是某个匿名的皇室子弟?

“此战过后,6军的实力又要膨胀几分了。”海军部总参谋长、镇国将军(中将)顾继洪一边听着台上正在宣读的军事部署计划,一边朝海军部副总长、骠骑将军郑德朋小声地嘀咕道:“三个架子团满编,加上战后驻军波斯,这差不多就增加了八千余兵额,将整个6军规模足足扩充了五分之一。”

“何止于此!”郑德朋暼了一眼就坐于斜对面的6军总长、骠骑将军彭辉明,低声说道:“他们6军正在多方游说,希望能仿我海军模式,在南洋各藩属国建立联合6军司令部,想要将人家手里的6军纳入统一指挥系统之内,以期扩大他们的6军影响力。”

“哦?”顾继洪扫了一眼对面的6军将领,脸上带着揶揄的神情,“6军终究是不甘屈居我们海军之下呀!……但凡遇到某个海外热点问题,便使出浑身解数,极力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齐国自建国八十多年来,除了刚刚入主汉洲时遭到西属菲律宾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三次入侵外,随着齐国海军实力的快增长,并进而掌控了南洋制海权,本土便再无任何外患的威胁。

到了后期,经略南洋、夺取吕宋、谋占安南,所面对的一个个敌人,实力也都相对较弱,而且齐国也是采取多方分化、逐步蚕食的手段,很少实行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这就使得齐国6军规模扩充度一直都比较慢。

当然,这也跟齐国早期人口资源不丰的因素有关,不能像大6秦国那样,动辄出动数万乃至十数万庞大的军队。另外,在数十年前,为了快积聚人口,齐国每年都要拿出大笔资金进行移民活动,使得政府只能将有限的财政收入投入到最为关键的海军建设上来。因而,齐国便一直奉行着“大海军,小6军”的建军模式,在各种资源方面,优先向海军倾斜,从而强化海军实力,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

待逐步控制了南洋、安南以及部分印度地区后,齐国又大量抽取地方土著建立仆从部队,将其作为齐国继续对外扩张殖民的炮灰,驱使他们征战四方,以夷攻夷,从而减少宝贵的6军消耗。

在生对外战事时,齐国往往会以少量的精锐6军为核心,辅以大量的土著仆从部队为主力,凭借凶猛的火力,出对手武器代差,就能轻松击溃当面之敌。若是战事规模扩大,齐国则会大量征调藩属国军队随同出征。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齐国6军规模的扩张度显得异常缓慢,从两万人增加到四万余人,足足用了三十多年。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不论是大6上的秦国,还是欧洲各国,所拥有的军队规模无不以人数庞大而著称。三十多年前,法国为了争霸欧洲,常年保持着2o、3o多万的常备军,在9年战争时期法国6军总兵力甚至达到了44万人,达到了同时期欧洲军队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沙俄在彼得大帝时期进行了军改,于171o年组建了42个步兵团、6万余的新式6军。随后几年,又把这支部队扩充到十几万规模。当时,彼得大帝的建军思路是,按照每1oo人抽掉一人终身服役的标准进行扩军。在1722年沙俄的人口总共是16oo多万,也就刚好能够给他凑出1o余万6军和数万海军。这个比例在工业化以前是非常高的,和罗马帝国的最高标准相当--嗯,不愧自诩为第三罗马。

而表现出更加穷兵赎武的欧洲国家当属普鲁士,1713年腓特烈·威廉一世继位后,把王室开支削掉四分之三,节省下来的钱全部都用来建设军队。普鲁士全年国库收入才7oo万银元,砸在军队上就6oo万。结果就是,普鲁士的6军规模从他接手时的不到4万人,到172o年时就增加了一倍多,达到8万人。而这个时期,整个普鲁士所控制的人口仅22o万,军民占比高达3.8%!

当然,对于齐国6军而言,尽管无不极度渴望扩充规模,增加6军的影响力,倒也不至于像普鲁士那般疯狂,不顾国力的限制,建立一支数量庞大的6军。

但是,齐国立国八十多年来,从据有汉洲本土,到控制南洋诸岛,进而又殖民印度、非洲、美洲等地,这般广袤的领土,仅有区区四万余6军兵力,是不是数量也忒少了点。

固然,各个海外领地可以征召了大量仆从兵,还有人数众多的地方轮值乡兵,表面上看,确实能维护这些领地的基本安全和帝国的商业利益。但不要忘了,有句俗语叫做“鞭长莫及”。一旦某个偏远的海外领地在一些野心家的撺掇下谋求自立,脱离帝国的统治,那么6军无法做到及时平叛,必然会造成不可测的帝国危机。

所以,6军心中的小算盘便是在未来十年到十五年里,将6军人数增加到十万的规模。如此,方能在有效维护帝国的领土完整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帝国的殖民扩张事业。

热门小说推荐
美漫之究极生物

美漫之究极生物

作品简介我从自己短暂的人生当中学到了一件事,人越是攻于心计,就越会栽在自己预料不到的状况上,除非越人类JoJo,你到底在说什么?我不做人了,托尼!这是穿越者乔维乔斯达在美漫世界中成为究极生物的故事。书友群23o32o953,欢迎来玩...

庶女绝色,鬼帝大人求放过

庶女绝色,鬼帝大人求放过

她本杀手,一朝重生,沦为异世最卑贱的帝家庶女,貌奇丑死血脉,人人欺凌羞辱。当怯弱草包脱胎换骨变成夺命狠辣的蛇蝎妖女,惊才绝艳,歃血而归,一杀成名。她睚眦必报,世人欺一倍,她还之千倍天地不仁,她驭神...

穿书后,大反派为了入赘去种田

穿书后,大反派为了入赘去种田

简介关于穿书后,大反派为了入赘去种田顾娇穿成了种田文女主原女主开局面临偏心爷奶,懦弱爹娘,自私大伯,她果断分家断亲,利用现代知识家致富,从而结识了三皇子。逐渐的,三皇子被她独特才能吸引,两人相爱,誓一生一世一双人。可惜,这本书是个be三皇子一朝登基,将原女主全家下大狱,原女主也被钉死棺中顾娇手持剧本,翘着二郎腿,搞什么家致富,她才不要走原女主的道路,当富二代不香吗?搞什么分家断亲?顾老太大嗓门,正适合管家,还能压制扶弟魔娘亲当老顾家鸡飞狗跳,吵吵闹闹,顾娇双手叉腰哈哈大笑,这才是种田文正确的打开方式嘛?从此以后,顾娇越摆越烂,空间里的黄金越堆越满。谁知,收养的小仙男弟弟竟然以下犯上。顾娇看走了眼…时恒漂亮乖巧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大黑心,和一双看着她越来越含情脉脉的眼。某日,时恒将顾娇抵在墙角,嗓音低沉暗哑娇娇,要么嫁我,要么我入赘。顾娇我不干,我摆烂。变身狗腿的极品顾家人猛拍大腿入赘好呀,这下顾老二的香火得以延续了。小插曲时恒知道为什么不喊姐姐了吗?顾娇不知道喊姐姐想吊你,喊娇娇想上时恒擒住她的下巴,强势霸道的吻落下—你!...

女记者

女记者

简介关于女记者来自农村的漂亮女记者叶丫丫,在纷繁喧嚣的城市里,遭遇了情感受阻经济困顿事业艰辛等困境,她流过眼泪,想过退缩,却笑在最后。在她身上,有我们努力追求成功的影子,也有我们经历过的酸甜苦辣...

武夫当国

武夫当国

公元1911年末,滦州起义,袁肃经历了人生重大的转折,他最终选择站在法统北洋政府的立场,经营属于自己的北洋少壮派团体,在重大历史事件中逐渐崭露头角并发展壮大,以铁血手腕统一中国,重铸北洋雄狮,捍卫中华威仪!第1章滦州郊外  已经是入冬的天气了,滦州一带早已是一片银装素裹。震惊宇内的武昌起义在一个多月前发生,给这个原本寒冷的冬天带来数不尽的火热。但凡能识得几个字的中国人都不难想象,大清国的江山总算让人给被撼动了。然而,即便革命烈火燎原之势,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可烧到直隶时不知不觉竟弱势了不少,毕竟是靠近近畿的地方,纵然清廷的气数已近强弩之末,但总有几个实力派的身影笼罩在这里。在滦州东南荒郊的山路上,一支身穿蓝色新式冬装军服的新军小队正慢慢悠悠的前进着,队伍前面是六骑骑兵领路,马蹄和脚印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一道逶迤的痕迹。一眼看去,领头的骑兵全部身穿着新军军官服饰,其中两人还披着厚实的狐裘披肩,可见职衔不低。至于跟在骑马军官后面的士兵,粗略算去也有三十多人。队伍整体上显得松松散散,士兵们一个个将双手交叉插在袖筒里,缩着脖子埋着头,就像是午后散步的乡野村夫似的,一副心不在焉的迈着步子。袁肃正是领头的六名骑马军官之一,只是此时他整个人显得神志恍惚,脸色异常惨白,微微躬着身子,让脸颊尽量躲在狐裘披肩的领子后面,彷佛大病缠身似的。倒不是因为他受不了这苦寒的天气,而是在一个月前发生的ldquo滦州兵谏事件rdquo时,被一名情绪激动的革命士兵开枪误伤,子弹正中肩窝,险些就伤在心脏要害上,抢救了大半个月才保住性命。枪伤未愈,伤口又渐起炎症,因此身体状况不是很好。...

武侠大反派

武侠大反派

作品简介苦逼打工仔穿越成游戏中的邪恶势力大反派,统领一群嗜血如命的疯狂手下。得悉到武林正道的大侠要联合起来,要刷掉他这个魔教副本的boss。大反派决定率领小弟们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