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十四章 魏忠贤二(第2页)

魏良先给锦衣卫百户致了歉,转身上楼去看魏忠贤二人。

进屋一看,原本整洁清爽的客房里杯盘狼藉,满屋子都是酒气。魏良本以为二人已经喝醉了,但上前解劝时才现,俩人的意识都非常清醒。魏良把锦衣卫陈百户的担心说给二人,让二人稍微注意点儿,下面的陈百户说怕传出去了担待不起,大家都难做。

哪知魏忠贤一把拉住他说道“小你来了正好,正准备下去叫你呢!”

……魏忠贤就把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了他。

魏忠贤接着说道“等会儿你下去后要不动声色,先稳着锦衣卫们。等到半夜时分就带着所有的弟兄们赶紧走,他们都是良家子弟,我死之后,朝廷应该不会追究他们的。

但包括你在内的,咱们所有魏家和李家的子弟们,我死之后估计朝廷也不会轻易地就此放过,但只要不被朝廷当场擒获,今后隐姓埋名一段时间,想必朝廷也不会大动干戈地追捕。

这个魏良也是个聪明人,哪里会不明白这些关节后果,知道魏忠贤所言不差,也知道当前老魏的处境。救他是不可能的,即便救了他又能到哪里去?天下之大,怕也没有他们的藏身之所。

所以那些客套话他一句都没说,只是郑重地给跪下给魏忠贤和李朝钦每人磕了三个响头,起身道“侄儿无能,营救的话也就不说了,叔父二人路上走好,家里的事情请放心,只要良我还有一口气在,就会护得族人们的周全。你们的尸骨将来我一定会去收敛的,不管朝廷把你们葬到何处,四时的祭祀也请放心,一定不会教叔父在地下窘迫。”说罢又跪下磕了几个头,满眼泪光地转身而去。

魏忠贤和李朝钦二人也是满眼热泪,待魏良下去后,魏忠贤拿出两条白绫压低声音说道“来来,咱们叔侄俩再喝几杯,等过一会儿小他们差不多要走时,咱们爷俩就上路。

且说马爌说服父亲营救魏忠贤后,立即就开始着手动身前往大明内地,哪知这年的漠北却生了自迁到北华后,最大的一次寒潮和暴雪。从阳历的十月中旬开始,在漠北地区,一场接一场大雪就没停过,雪深几可没马!因为没有温度计,马爌也不好估算气温,但想必最低温至少有零下三四十度,是真正的滴水成冰,整个轩辕城所在区域完全成了冰雪世界。

若不是这些年北华每年冬天都会准备充足的草料给牲畜过冬,已经形成了习惯和定例,牲畜的圏棚亦经过多年完善和加固。否则今年北华的牲畜恐怕会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

饶是准备得如此充分,由于今年冬天来得特别早,寒潮持续的时间又长,依然导致了大量牲畜死亡。

在这种天气条件下,离开温暖的室内来到野外随时都可能会被冻死,何况是穿越整个蒙古高原前往大明去营救魏忠贤?简直就是找死!

马爌虽然非常想去营救老魏,来满足自己作为穿越者能够亲历历史的成就感,顺便打听一下天启皇帝死亡的真相,但面对这样极端的天气,到底还是自己的性命更重要些。

所以不得不一再推迟出日期,一直等到十一月中旬,天气才逐渐转好,气温回升到了正常值。

但以轩辕城所在地理位置,十一月下旬正常值气温也在零下十几度度了,在这种温度下,前期下的雪就不要想着还能能融化了,北华地区的积雪融化是来年春末的事情。

但天气转好后路上的风险可就小多了,向南行进几百里进入蒙古草原后积雪就会变薄,因为在南部的纯草原区,年降水量不大,平常年份草原上的积雪一般并不厚,并且此行的目的地是在南方,气温会越走越高。

一路上心急如焚的马爌一直在催促随行的部下们快点儿,因为马爌实在记不清楚历史上魏忠贤是哪天死的了,只模糊地记得老魏是上吊自杀在河北省阜城县的一家旅馆内。

不知道确切时间,是令马爌最着急的事情,生怕晚了一步错过了营救老魏的时间。

不过倒也因营救老魏,马爌才想起了一种一直被自己忽略了的古代通讯工具——信鸽。因为想要营救老魏的信息无法传递到京城去,马爌才意识到自己的这几年的疏忽,竟然忘了信鸽这种古老的通信工具。要是有了信鸽,哪里还用得着自己大冬天的冒险赶路,一只鸽子就能解决的事情,留在京城的族兄马国远定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

并且此时信鸽早已用在了北华的军事通信上,北华轩辕地区和盘古地区的日常联络中就经常用到信鸽,但因为多年来京城那边也没有非常急迫的事情生,他自己又经常往返于北京,所以对信鸽的需求并不紧迫,竟导致自己忽略了在京城和北华之间使用信鸽。

现在马爌已经在北京城里秘密安插潜伏了四百多心腹,这些人都是精心挑选的马家心腹,不管是个人身手还是忠诚度都没话说。由他们出面营救一个魏忠贤,然后再把他护送到北华去,对这些精锐中的精锐来说并不算是很难的事情。

何况,北华近两年在前往漠北的沿途也开始有了经营——通过重金打通了漠南蒙古右翼几个大部落的关系,如哈喇慎部和土默特部等。

并且绕开林丹汗,直接和沿途的蒙古部落打交道,要比通过林丹汗间接接触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原因是近些年来原本还算团结的漠南蒙古各部,在后金的军事打击,和林丹汗借机削夺各部台吉权力的双重作用下,已经有了严重的分裂倾向。各部台吉们对漠南共主林丹汗越来越不满,开始离心离德,对林丹的命令更是阳奉阴违。

在这种形势下,北华为了维持跟大明之间的商路通畅,也不得不采取其他办法,再完全依靠林丹汗已经行不通。

接近漠南蒙古地界时,马爌才得知这会儿的漠南蒙古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理论上的蒙古共主林丹大汗正率兵四处出击,大有一统漠南蒙古的姿态。

好在北华和林丹有利益关系维系,林丹的大军并没有难为马爌一行,让他们很顺利地通过了漠南草原。

马爌一行穿过长城抵达大明疆界时已经是阳历的十二月初了,以马爌恍惚的记忆,老魏好像死于1627年的年底,实在是已经耽搁不起了。

经过北京城时,马爌自己为了赶时间没有进城,只是安排了两个手下前往京城召集潜伏的弟兄,他自己则率领其余的弟兄们直接南下,先行前往北直隶阜城县。

这次马爌从北华带来的人手并不多,只有一百多人。之所以没敢多带人,是因为这次的行动太过重大,简直形同谋反。敢去营救朝廷重犯,若是不小心泄露出去了,直接就等于北华已经谋反了。为了保密,马爌没敢带太多人手。

能够保证消息不会被泄露的只能是马家的心腹,只有他们才能保证消息不会被泄露。

马爌等一行人星夜兼程往前赶,即便这样,他们到达阜城县时也已经是阳历的十二月十一日的傍晚时分了(注正史记载魏忠贤死于1627年12月11日),此时阜城县的城门已经即将关闭,门口几个守门的士兵正在为关闭城门做准备。

马爌带来的这一百多人都是骑马的壮汉,还携带有兵器,一起进城目标实在太大,难免会引人怀疑,即便是分散进城目标也不小,何况其中还有马爌这个身高异于常人的巨人在内。

正常进城太引人注目,马爌只得下令暂且在城外躲避,等晚上时翻墙而入。

之所选择晚上翻墙进城,是因为阜城县毕竟只是个县城,又地处内6,城墙非常低矮破旧,很容易翻越,何况大明开国以来承平日久,加上财政困难,内地小城的城墙基本上都是年久失修的,晚上的城墙防守也极为疏松,基本等于不设防,仅有的几个值守兵丁也都是聚在一起烤火取暖。

待到将近将近亥正时分(晚上十点),城内外再没有任何动静后,马爌一行人悄悄地摸到城墙下,很快就翻过还不到两人高的城墙潜入了城内。

喜欢崛起在漠北请大家收藏崛起在漠北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