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1节(第2页)

明珠发现他的表情变化,在心里叹气。

“有关于朝廷悬赏食物保存的事儿,陈义士想必也知道了。”

陈近南点头。

汉人中在这方面最有天赋的是扬州的黄履庄,有一些过于激进的江湖人不允许黄履庄进京做皇家匠艺学院的老师,也不允许他接这个悬赏,扬州天地会分坛的人还为此闹起来,他都知道。

明珠当然对这些事儿也知道,扬州官府兴师动众直接插手保护黄履庄的安全,他也有耳闻,他抬手在桌子上写下一个字。

一个“乐”。

陈近南明白了,这是快乐大师的提议。他的面色更为凝重。

皇上封快乐大师为瑞亲王,还给了他一个骁骑营和整个水师,估摸着,以后大清的整个海防都挂在快乐大师的头上。而快乐大师年纪虽小,但他有本事,他怎么会只要一个名头?

研究食物保存的方法,但凡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为了——出海。

陈近南不说话,明珠也不打扰他的思绪。

他和小琉球的郑经谈判,一开始非常顺利,哪知道郑经突然发神经要对他动手,他虽然不怕,但他也不想真起来冲突影响后面的招降。危急时刻,是陈近南出面,强行安抚住郑经。

明珠感激陈近南的仗义相助,尽管他知道陈近南只是为了其他郑家人和小琉球百姓免于池鱼之殃;也佩服他的人品和才能,小琉球不说了,山西就是一个例子;更加担心郑经事后会更加排斥陈近南,甚至加害于他。

可明珠也不好直接劝说陈近南投降——陈近南这样的忠义人物,劝说他投降那是侮辱了他。

可他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一步步地走向死路,郑经对他动了杀心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快乐大师和他大儿子容若都与陈近南有交情,他只能接着交情拐弯抹角地劝他一二,希望不管郑家和小琉球的结果如何,他都可以保住自个儿的性命,毕竟,国家未来可期,国泰民安、河清海晏,总要看一眼不是?

月上中天。有人在砖瓦砌成的空心塔里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周围还有小孩子点燃烟堆,也顺风烧燃。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茶楼里的人又一阵欢呼,陈近南包厢的窗户朝外看,眼里就映出熊熊火光。

江西、广东、福建都有的中秋活动,烧塔仔——传说这种习俗与当年汉人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各地起义军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如今时过境迁,烧宝塔这一习俗却遗存了下来。

外头人声鼎沸,只欢喜于火光燃烧带来的喜庆和热闹,正闹腾着茶楼老板挂孔明灯闹腾得欢,他一时间却更为沉默。

街道上,小孩子们将手里的兔仔灯、杨桃灯等等横挂在短竿中,竖起于高杆上,彩光闪耀;小姑娘们手提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茶楼老板在孔明大灯里燃烛,热气上腾,大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居民区里,做成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的灯挂于家屋高处的瓦檐或露台上。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灯彩高竖,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一个很美丽很美好的世界。

对面还坐着一位,甭管有多少私心多少自傲,总归是为国为民,高居庙堂却一腔侠义之心依旧的明珠大人。

可他是陈近南。

陈近南明白明珠大人的意思,只心领,不接受。

明珠大人看在眼里,在心里叹气一声接一声。

给两个人各倒一杯酒,又捏了一块铜钱大小的小月饼进口,明珠和陈近南又随意聊起来。

“主子爷在信里说,家里的孩子们被带动的,越来越顽皮,也越来越会玩乐了。最近小大师又玩起来蹴鞠球和天文观测,还要学画画,哎吆,我没看到画光看主子爷在信里的自夸,我就恨不得想立马赶去五台山一睹为快。”

“你不知道,这么大的兔儿爷,就是小大师要求的。主子爷疼孩子一口答应,可那一般的布如何能做这么大还不起皱?说起来,这也是江南江北的能人多,曹寅在苏州那么一折腾,就折腾出来这个布送进京。”

陈近南果然笑出来:“民间能工巧匠多。以前是没在意。”

“可不是?所以这个皇家匠艺学院啊,应该开办。都说士农工商,匠人地位卑微,可人的衣食住行,哪一样离得开匠人?该操办起来的那就要操办起来,不能用老一套。那远古人连铁锅也没有还都用陶罐做饭那?”

“大人说得对。总是一代比一代好,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匠艺要进步。”

“哎,这哪是我‘说得对’?说起来惭愧。这是我们的小大师喜欢这些,少主子也喜欢,要不说孩子的心思透明也通透?我们这些人啊,习惯了在那么一个圈圈儿里行事,不说脑袋转不过来,也没这个胆气了喽。”

“大人孤身上小琉球,说自己没有胆气,这天下男儿,有哪几个敢说‘有胆’?大人且放心,扬州黄履庄,依照陈某对他的了解,必然如期进京。”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