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0章 遇蛇(第2页)

“遇到蛇了?人没事儿吧!”王秀有些惊讶,但是看宋颂脸上没有着急的模样,就知道没出什么事情。要真的出事儿了,人家哪儿还有空给自己搭手。

“没事儿,是菜花蛇,没毒也没人被咬,被赵军哥打死了,就是桃儿姐胆子有点小,被蛇吓了一跳。”宋颂没有直接说李桃怕蛇,看起来还怕的很严重,怕被有心人捏中弱点。

王秀这才放心下来,“那你回来拿什么药粉?不是没人被咬吗?”

宋颂直接说:“是驱蛇虫的药粉,还有雄黄粉,我准备拿过去撒一撒。”

“拿去哪里撒?”王秀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你不会是要去山上撒吧,那多浪费呀!”

宋颂这才想起来,他们还没跟大家说要搬出去的事情。

宋颂顺着王秀的力道跟着一起抖开床单搭上晾衣架,拉好床单以后,才跟王秀说:“我们准备搬到外面住了,今天就是去整理那边的院子,药粉是要拿过去撒在院子里的。”

“那边房子好久没人住了,院子里荒草都长得老高了,就想着先撒点药粉,明天好把草给除了。”

这事儿也没有什么好瞒着的,如果这会儿林德忠他们也在大队长那边,肯定也是会碰到去交钱的刘正南。

王秀听到这个消息,一下子有些反应不过来。

怎么就突然搬出去了?

索性宋颂也没有多聊,转身回了侧院那边,装模作样回房间拿东西,实则就是进了空间。

凭借记忆,在放药的那一堆东西里找出了雄黄粉和驱蛇药,拆了原先的包装,找了两个空的水果罐头瓶子,一样药粉装了一瓶。装好以后,就捧着两瓶药粉又一路小跑跑去了老房子那边。

在老房子的里里外外都撒好了药粉,他们也没有真的闲着,还是在院子里忙里忙外打扫着。

胆大的赵家兄妹就负责院子里的荒草,胆小的李桃、宋颂、白月华三人组则是负责屋子里外的卫生。

几个人带好劳保手套,又是扫地又是打蜘蛛网的,宋颂用旧报纸折了几个纸帽子给大家带上,老房子的灰是真的大,为了自己头顶的卫生着想,大家都带上了纸帽子。

刘正南来的时候,就看见了小伙伴们顶着纸帽子的模样,当场就笑出声音来。

不过最后也没逃过戴帽子的命运就是了。

一连忙到中午,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知青院。

打扫卫生,可一点都不比上工轻松,再想想明天还要上工,大家当即决定下午就不去了。

不过老房子那边也没有什么他们能干的活了,刘正南加入以后,他跟赵家兄妹俩直接大刀阔斧把外头的荒草都割完了,剩下的草根回头拿锄头锄掉就行。

而宋颂她们三个,也把老房子里那些墙角床角长出来的杂草拔掉,蜘蛛网扫掉,房间里那些不要的烂木头旧家具都搬到了院子里,就等着太阳好的晒一晒,以后拿来烧火用。

中午大家简单煮了锅面条,配着牛肉酱一人吃了一大碗。吃完饭,烧了水,一个个排队洗完澡已经是中午两点多了,也没敢回去睡觉,怕下午睡多了晚上走了觉睡不着,到时候要耽误明天的精神状态的。

关于他们要搬出知青院的事情,第二天就已经传开了。

刘正南去交钱的时候,那些老知青们刚好去村委办公室填表。

当然这也不需要藏着掖着,只是这番操作,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独立出去的知青不是没有,不过大家一般都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村里有了嫁娶,搬出去成立自己的小家。二是自己在外面弄一个小院,独门独户自己生活。

像六人帮这样一起搬出去,像一家人一样继续生活的,倒是从来没遇到过,就跟自己另起了一个知青院一样。

特殊的是,大队另起知青院,那是大队的资产,大队拥有分配权,知青只有暂住的权利。而宋颂他们搬出去,自己买了房子,自己出钱装修,这座房子的归属就完全属于他们自己,就是大队想要安排人进来都不行。

这其实也就是他们要的效果,毕竟不是谁都能接受自己住的好好的家,冷不丁又住进来一个陌生人。

因为是之前就咨询过的事情,所以办下来很快。刘正南利索的交完钱,又多给了十块钱,让大队长和支书帮忙安排。务必多请几个人,尽快给院子修出来,他们像赶在新知青入住前搬出去。

这会儿刚好是春耕结束,地里没什么重要的活儿,所以只要钱到位,很多村里的壮劳力都愿意过来帮忙。

按照市场价,人力一天四毛钱,还得管一顿饭,如果不管饭一天就是五毛钱。宋颂他们不缺钱,所以直接请大队长和支书多找几个人来。

老房子那边不是红砖房,所以暂时不需要另外买砖头,倒也是省了一笔。支出最大的就是瓦片和门窗。

因为荒废很久,知道主人家不会回来居住了,所以以前村民们家里瓦片坏了碎了,都会从这里搬一些过去补自己家的,还有门窗都是木头做的,早已经被虫蚁蛀了,还是要换新的好。

还好现在门窗都没有款式的要求,只要量好尺寸,老手艺的木工师傅两三天就能做完。

木工活儿肯定是找杨二爷爷家的,除了门窗是急需的,其他家具也不少。光刘正南白月华结婚要用的三十二条腿就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完的,更别说其他人也要添置。

不过还好,知青院这边现有的搬过去以后,其他的都可以慢慢来。

大队长送走了刘正南,当场就找人去联系了村里几个盖房子的好手。

留在办公室里的几个老知青面面相觑,心里莫名的有些酸涩。

等他们填完表格各自回去以后,都忍不住跟身边的人聊起这件事情。

知青们倒是还好说,平常也是见惯了六人帮优与其他人的生活水平,对于他们有钱的这个事实也算是接受良好。

这种一言不合直接买房的举动,大家倒也觉得意料之内。

村民们就不同了,四五百的老房子说买就买,这群知青们真是比想象的还要有钱。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