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3章 回归(第1页)

时间进入八月。

大唐北方各道终于6续迎来了几场降雨,不仅湿润着开裂滋渴的土地,也振奋了各地灾民们的念想。

此次大灾虽然消耗了义仓的库粮,常平仓也调用了一部分,但整体救灾还是有力的,至少没有什么饿死人的消息传出来。

对比前隋大业年间的几场旱灾,灾民饿漂遍野,乃至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剧,大唐这次的应对及时,储粮充足,灾民们普遍还是能喝上两顿粥的。

至于渭南书院,采用以工代赈之法,此时三期也已临近完工,一座恢宏的书院即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即使代州出现了大面积的传染疫病,但在孙思邈的及时救治下,基本都痊愈了。

重症的两名患者在孙思邈用了汤药加上银针针灸后,抢救回来一个,另一个岁数稍大,体质偏弱,即便孙思邈也没抢救回来。

孙思邈也是叹了口气,人力有时而穷,医术也是如此,还是需要多研究、多创新啊。

大唐今年上半年受灾地区基本没了收成,大唐北方各道今年的粮食估计要减产的厉害,但南方却是风调雨顺,各地的春税已6续上交,让李二再次心中有了一些底。

渭水河边,遍布着一排排的简易工棚,居住着从长安分流过来的数万灾民。

工房区域打扫的甚是干净,大家都听了这里的主家要求,集中便溺,喝开水,勤洗手等,要求简单,但做不到的话,惩罚却是极为恐怖。

一次警告,两次全家便从渭南驱离。

渭南迎来大雨时,也洗涤掉了工地的处处尘埃。

一家工棚内,住着爷奶、父母、儿女六口人,只听当母亲的问道:

“俊郎,下雨了,下雨了。”

“嗯,这场雨不小,看来我们老家也会有雨。”

“那我们岂不是要离开这里了?”

“嗯,书院也快盖完了。”

“诶,这里对灾民的待遇真好啊,一天三顿饭,隔天还有鱼有肉的,我们在家也吃不了这么好啊。”

“傻话,金窝银窝也不如自家狗窝,这里的主人听说是陛下的四皇子,越王殿下,虽说他对我们灾民好,但我等也要谨守分寸,毕竟殿下的钱粮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老爷子此时说道:“俊儿,你说的对,但这恩惠,要记在心里,估计书院竣工之日,就是我等返家之时。”

立政殿。

李二问道:“阮爱卿,你说的棉花种植成功了,可是真的?”

司农寺少卿阮有粮此时正向李二奏报:“启禀陛下,棉花确实已在关内道和山东道种植试验成功,批种植的千亩,即将收获,估计亩产4oo斤,批种植的棉花估计4o万斤。

从越王殿下的教导来看,需要等籽炸开后,方可加工成棉花。”

“好好好,棉花试验成功,爱卿有功,待年底和司农寺共同参与种植的人员受赏便是。”李二哈哈笑道。

进入八月后,大唐逐渐走出了旱灾的阴影,虽然各地还有些蝗虫在崩哒,但随着天气转凉,这些蝗虫也崩哒不了多久了。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