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74夏装(第1页)

新婚夫妻捐出礼金,自掏腰包架电线、安灯泡,造福老家的行为,得到了乡邻的无数赞赏。

等到电线架好,白恪言和他的战友们,还专门给老乡科普了用电安全知识。村镇领导甚至做了锦旗,写了两封感谢信,分别寄到校嘉华的公司,以及白恪言的部队。

这一切,让他们的婚礼格外有意义。

不过,对他们而言,唯一的弊端大概就是,明明新婚燕尔,他们来不及如胶似漆,就不得不再一次分别。

好在校嘉华早就习以为常,反正唐僧肉又吃不到,分开后看不见,她也就心不烦了。

更何况她还有充实的工作,可爱的儿子,每一样都足够她操心的。

而这一别,就是三个月。

白恪言回到基地,立即投入了新的射工作。直到四月下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任务完成后,白恪言和校嘉华才又恢复了通信。

白恪言在信里说,他已经成功通过了上海研究所的笔试。而在面试之前,研究所的教授得知他荣获部队一等功,以及为家乡捐赠电线的事情后,立即决定,对他破格免试录取

所以,只等六月中旬一退伍,白恪言就能去上海报到了。

接到信件后,校嘉华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当初,为了让白恪言不屈才,安心考取上海研究所,她曾夸下海口,会想办法去上海工作。

可现在,别说去上海了,就连出省都费劲。

也许,白恪言的新单位福利足够好,能解决妻儿的落户问题。可是,在上海没有工作,去了只能当家庭主妇,校嘉华宁愿留在太丰县,当个逍遥经理。

校嘉华烦恼了几天。五一劳动节过后,国棉厂的仝厂长来到公司,敲响了她的办公室。

一进门,仝其芳就大吐苦水。“笑笑妹子,怎么办,我最近快烦死了”

五月初的气温已经回升到了二十多度,天干物燥容易上火,校嘉华急忙打开电风扇,倒上凉白开,安抚道“仝姐,您别急,有什么问题,慢慢说。”

仝其芳喝了水,叹气“还不是因为棉衣生产线的事”

原来,去年冬天,国棉厂生产棉衣后,迅在全县打开了口碑,群众需求增加了,省领导也打来电话,鼓励加大产能,多多益善。

订单任务变多了,数量大,任务紧,只能继续增加生产线。厂里现有工人不够用,仝其芳又向领导申请,增加岗位编制,一口气招聘了三十个新员工。

招聘到位后,效果是显著的,新老工人在生产车间,干得热火朝天。可时间一晃,冬去春来,天气变暖,棉衣的需求,就立即下跌了。

“这个很正常,只能先把棉衣生产线关了。”校嘉华建议道。

“难就难在这里。关闭生产线容易,可是我年前招聘了三十个工人,怎么办”仝其芳解释,“他们多数是女工,上有老下有小的,才干了几个月,让人家说走就走,我怎么过意得去呢”

找不到解决办法,只能先耗着,一耗就是两个多月。到了四月底,工人要吃饭,还要工资,实在不堪重负,仝其芳才又找到了校嘉华。

校嘉华又想了想,“既然不能裁员,那咱们就继续生产服装吧”

仝其芳“笑笑,你怎么又绕回去了大热的天做棉衣,只能搁库存、压箱底”

校嘉华笑“仝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能生产棉衣,还能生产外套、裤子、连衣裙嘛。不过,现在生产春装太迟了,接下来,五六七八这四个月都是夏天,季节性长,不如我们直接生产夏装”

仝其芳皱眉“生产夏装这个办法也有人提过。可我们是国棉厂,现在又是生产棉衣,又是生产单衣的,都快变服装厂了,这不是乱了性质吗”

校嘉华没说话,翻开桌子上的笔记本,在纸上画了一个两头高、中间低的半圆弧。图案简简单单,像个优雅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仝其芳不解“这是什么”

“微笑曲线。”

校嘉华接着提笔,在曲线两头的波峰位置,分别写下“设计”和“销售”两个词。她又在曲线中间的波谷位置,写下“原料加工”四个字。

“笑笑,你这又是什么意思”

校嘉华进一步解释“仝姐,你想一想。建国以来,社会生产力、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都在逐年提高。以后,大家不仅只追求吃饱穿暖,更希望通过穿衣打扮,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和审美。所以未来的服装纺织行业,设计和售卖环节,将会越来越重要。而面料生产、加工环节,只会不断下沉,减少竞争力。这就是微笑曲线。”

校嘉华的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再过几十年,改革开放后,服装产业逐渐集中化,广州、深圳、福建等地,将涌现一大批驰名服装品牌。

还有很多国际大牌,也会进驻国内市场,在国内设置加工、代工厂。但是最核心、高利润的设计和营运环节,仍然把控在国外总部。而在北方,很多当年“机器一响,黄金万两”的棉纺厂,因为没有来得及转型、创新,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仝姐,你想要做波峰,还是想做波谷呢”校嘉华灵魂问。

不得不说,仝其芳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是她相当钦佩校嘉华这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迷之气质。

“妹子,我当然想要做波峰了”仝其芳焦急道。

校嘉华大胆鼓励她“那咱们就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既能纺织做棉布,又能创新搞服装”

可这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

仝其芳结合现实,认真想了想,“咱们厂现在的优势是,原料充足,缝纫机不缺,工人时刻能上岗。可我上哪找人设计夏装呢总不能去扒版,仿版吧。”

“当然不行。任何时候,尊重正版才能让一个行业生存,并良性展下去。”校嘉华提醒道“有几个沿海城市的政策,相对宽松一些。夏装看广州,广州看十三行。广东纺织厂这两年一直在生产服装,他们厂有个柳主任,和供销社公司有合作往来。我找柳主任要几套设计稿,应该不难。”

仝其芳一拍大腿,后知后觉,“我怎么把她给忘了这个柳亚兰,前段时间还找过我,要学习劳动布的纺织技术呢”

校嘉华“那更好,咱们刚起步,先利用资源置换,邀约设计稿等后面成熟了,再招聘、培养自己的设计师。”

仝其芳急忙点头,“不过,设计师有了,咱们还得找一个专业的打版师。这样少走弯路,做出来的衣服才规整,好看”

校嘉华突然想起了什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废功夫。“仝姐,太丰县成这么大,打版师也不难找。”

“你想到了谁”

“这两位师傅好请,也不太好请。仝姐,您先去找县领导、省领导打报告。等政策批准下来了,我再带您去见他们。”

校嘉华倒不是故意卖关子,毕竟如果申请下不来,前面再忙活也白搭。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