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3章(第2页)

“我倒是有个法子。”张衡出声道。

店家忙道:“什么法子?要是修成功了,我们几l个村的上万亩地都能有个好收成,村里的老老小小都感激你。”

张衡道:“在干渠里有个小沙洲,在水狭的一岸筑坝,坝体倾斜和河岸成锐角,然后在坝体侧的河岸开新渠引水,只是这坝体需要时常维护,而且工期也不短。”

店家听了,咂舌道:“远水解不了近渴,天一直旱着,从现在到秋天哪有多少闲的时候,都忙着地里的活,也没时间修大坝。哎……夏收是不成了,只能寄希望于秋收,要是秋收再不成……”

张衡又道:“还有个法子,就是立一水车在干渠口。这个花费的时间短。”

店家一脸疑惑,不知道水车是什么东西,但赶紧说道:“我看贵人们都是大人物,若是方便的话,还请给上面说说,先给我们立个什么水车,凑钱做工服役都行,秋收再不成,是要饿死人的。”

张衡道:“我记下了。”店家千恩万谢,急得恨不得贵人现在就回去,明天就能把什么水车拉过来。

不过他也只是想想就罢了,回答了小贵人的一些问题,比如家里几l口人,种了几l亩地,历年收成如何,有没有受到豪强的欺压等等。

刘隆几l人和店家聊完,起身辞别离去,前往巡察其他地方。去年秋冬和今年春上整修的河渠确实发挥了作用,但也有一些地方依然如他刚才见的那样干旱。

刘隆一行甚至还遇到两个村子因争水械斗,蔡伦听到声音,赶忙带着刘隆等人远远地避开了。

张衡见刘隆神情怏怏,绕道带他去了一处正在引水灌溉的河渠边。一条波光粼粼的河静静地流淌着,河渠每隔一段距离,就延出一条毛渠。

毛渠被农人挖开,清凉的水滋润着干渴的田地。蔫蔫的麦苗在夕阳下慢慢支棱起来。

太阳变成橘红色,晚霞铺满天空。几l人各回各的住处,刘隆和江平一起回到了崇德殿。

崇德殿比往日安静不少,刘隆才想起母后在他走之前提了一句要去理冤狱。

也不知怎么回事儿,在朝野上下的印象中,发生旱灾一定是因为有冤屈,所以执政者一般要去监狱里录囚徒查访冤狱,或者对一些情有可悯罪有可恕的犯人给予减免惩罚。

天色将黑,殿外传来声响。刘隆放下笔,出殿门一看

(),果然是母后回来了,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一脸疲色的邓绥看到刘隆笑着迎出来,心中熨帖,仿佛感到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儿见过母后。”

“快起来。”

邓绥携刘隆一起进了后殿,一边走一边问他今日出行的感悟。刘隆绘声绘色地将所见所行所感都一一讲出来。

两人在殿内坐定,陆离端来蜜水。邓绥道:“以后的日子还长着,这些东西急不来,慢慢修总有一天修好的。”

刘隆道:“兴修水利利在百代,若是朝廷有能力,大汉各地都得修起来。水热不缺,五谷才能丰收。”

邓绥点头道:“从之前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灌溉堆肥育种,时代在变化啊。”

说到北方刀耕火种,邓绥不禁想起南方许多地区现在依然是火耕水耨。

“母后,我知道刀耕火种,火耕水耨是什么意思?”刘隆问道。

邓绥正好趁此机会与刘隆讲述稼穑之事,不懂稼穑之事的帝王很难成为一位贤名的君主。

邓绥缓缓解释道:“南方地势低洼,沼泽遍布。农人在二月地干时放火烧杂草,再引水入田,把地浸上几l天,然后洒下稻种。等稻苗和草长到□□寸高,用镰刀割草后引水泡草根。若稻苗长得比草高,也可以引水与草平,来除草。”

刘隆听完张大嘴巴,作为一个北方娃,这个原始的火耕水耨技术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果然不可小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类的智慧呀!刘隆由衷地感慨道。

看到刘隆惊讶的神情,邓绥叹道:“只是南方除了几l个大郡县,其他都是烟瘴之地,多蛇虫,沼泽遍布,不宜居住。”

刘隆想了想,道:“我记得有一年从会稽郡调粮赈济青州,这会稽郡能产这么多粮,想必是一代代人将烟瘴之地开垦成膏腴之地的缘故。”

邓绥点头,鼓励的目光示意刘隆继续说下去。

刘隆道:“沼泽若是排净水,暴晒几l日,周边挖渠导水,再仔细打理,想必过不了多少年,南方就能成为鱼米之乡。”

邓绥道:“话虽如此,但人皆视南方为畏途,垦荒的人还是不足。”

刘隆思索起来,良久才道:“总会有办法的。”南方的开发伴随着大规模的移民。

晚上,刘隆和母后一起用饭。刘隆吃到羊羹,突然顿住,想起了那碗带着腥味的猪肝汤,口中鲜嫩多汁的羊肉变得味道复杂起来。

如果自己不是皇帝,恐怕生活在这个时代连猪肝汤都喝不起,只能像那些衣不蔽体的孩童拿着瓢帮家里浇水种地。

身为农人在这个时代,发家致富超越阶层简直难如登天。当然某些天赋异禀者除外,比如王符治下那个考中武举有勇力的考生,或许还有掌握先进科技知识的穿越者呢。

但是,刘隆觉得像他这样的废柴肯定是不行的,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嘛。

次日一早,邓绥继续去洛阳寺录囚徒,查冤狱。

张衡和蔡伦就水车一事禀过皇太后后,就一起研究构造来。蔡伦担负宫中守卫,又兼尚方令,又是长乐太仆,职责繁重,就由张衡每日外出,测量水文和地形,设计水车图纸。

刘隆见到两拨人的行动,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大汉应对旱灾主打的就是玄学和科学结合,唯心与唯物并举。

夏收过后没多久,一场久违的大雨袭来,结束了煎熬似的干旱。

大雨呼啦啦地下,滋润着龟裂的土地,仿佛带来了丰收的讯息。

哗啦啦的大雨让刘隆和邓绥心惊胆战,这老天爷可是有前科的。几l年前,干旱之后,连日阴雨,引发洪涝。

好在大雨及时停止,也未听到其他郡国有洪涝的消息。夏收折了两三成,秋收应该能指望上。

六月底,天气燥热难安,刘隆几l人的骑射课改到早上凉爽的时候。

刘隆上完课,刚踏进到崇德殿后殿,就感到里面气息凝滞,心中想道,一定是哪个地方又闹灾害了,心一沉。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