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十二章 书院震动(第1页)

三诗,两词,还有半篇《洛神赋》,引得文曲星接连震动,文曲星力如瀑布般洒落而下,一重重诗词异象不断衍化而出。

如此浩大的异象,整个汴梁城都被震动,所有儒道修士都为之疯狂。

传世诗词,百年难得一见,如今接连出现五,这是何等骇人听闻!

尤其是最后半篇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蜷缱,堪称千古第一美人赋。

诗词歌赋虽然是小道,无法与儒家经典媲美,但一篇传世诗词却足以支撑一位儒修踏足三品大儒境。

最后那半篇赋,更是能够支撑一位儒修踏足一品文宗境,为儒道再增一分气运。

此人才华横溢,甚至有望踏足圣贤境界,为儒家再添一位圣贤,让儒道更加兴盛。

汴梁城南,应天书院。

上至山长戚同文,书院讲师,下至每一个学子,尽皆将目光望向潇湘馆的方向,眼中满足炙热。

应天书院山长戚同文乃是儒道二品鸿儒境,心境已然臻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

这一刻,也无法保持他然的心境,满含激动的道:

“此子才华横溢,冠绝古今,当入我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沉寂太久了,急需一名绝世天骄,重振应天书院的荣光。

当初,范文正公横空出世,证道圣贤,带领应天书院跻身东荒四大书院。

随着范文正公化道,应天书院开始逐渐衰弱。等到戚同文担任山长,哪怕借助范圣文宝之力,也未能晋升儒道一品文宗。

没有儒道一品文宗坐镇,应天书院随之跌出东荒四大书院排名,戚同文一直引以为毕生憾事。

姜乾的出现,让戚同文看到应天书院重新崛起的希望。

他也顾不得矜持,一步踏出,咫尺天涯,径直朝着潇湘馆而去。

汴梁城东,横渠书院。

这横渠书院乃是绝代文宗张子厚所创立,其一生精力都用在著作和立说之上,完成儒家三不朽之立言。

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主张“理在气中”,乃是理学创始人。

更是留下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名传神州,历代传颂不衰。

可惜,张子厚生不逢时,恰逢范文正公横压当代,证道圣贤,大道无望。

即便如此,张子厚依然在一品之上,走出半步,臻至前所未有的“虚圣”之境。

其留下的文宝横渠四句,经历无数儒修传唱,无尽浩然正气蕴养,已然蜕变为圣贤文宝。

横渠书院当代山长李复,也是儒道二品鸿儒境,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过应天书院,成为汴梁城第一书院。

文曲星动,诗词异象不断出现,李复同样认为这是一次机会,一举过应天书院的机会。

他毫不迟疑,平步青云,朝着潇湘馆而去。

汴梁城西,临川书院。

这荆公书院的创始人乃是一代文宗王临川,曾经被始皇秦政拜相,主持变法,政绩显著。

虽然在始皇秦政的支持下,变法顺利推进,但是王临川损害无数权贵的利益,遭到权贵势力疯狂反扑,最终被罢相。

返回家乡汴梁城后,王临川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

其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其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自成一家。

其留下的文宝“三不足帖”: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在仙秦国运滋养下,蜕变为圣贤文宝。

历代临川书院的山长都是王临川的后人,这代山长王松年乃是王临川三百七十二世孙,儒道二品鸿儒境。

感知到文曲星动的异象后,王松年没有丝毫迟疑,脚踏鸿雁,朝着潇湘馆而去。

宋州州牧柴玉关、都尉赵元朗、监御史潘仁美等诸多大人物,也齐齐动身前往潇湘馆。

不仅是汴梁城,乃至是宋州,甚至是整个东荒,那些拥有儒道三品以上儒修坐镇的书院,都察觉到文曲星异动。

宋州白鹿书院,东荒四大书院之一,山长6九渊察觉到文曲星异象后,派遣教授赵汝愚前往汴梁,争夺儒道种子。

明州嵩阳书院,东荒四大书院之一,山长朱云派遣教授程浩前往汴梁城。

唐州岳麓书院,东荒四大书院之一,山长张楠轩派遣弟子游九言前往汴梁。

苏州石鼓书院,东荒四大书院之一,山长戴溪派遣教授程洵前往汴梁。

隋州龙门书院、杭州紫阳书院、扬州东林书院、益州锦江书院、幽州燕山书院……

这些书院都有三品大儒境现身,各展神通,朝汴梁城而去。

而潇湘馆内,云台上诸位士子兴奋的满脸通红。

此时,他们已经忘记了其他勾心斗角,兴奋的议论着。

差距太大,嫉妒的心思就会淡去,取而代之是敬畏。

更有甚者,已经铺好纸张,运笔如飞,将今天之事记录下来,以后写入笔记中,当作一个谈资。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