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8章 从外省来的教授(第1页)

对此,杨天也很无语,真搞不懂现在的人是怎么想的。

一方面拌种剂比草木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这些大肆宣扬拌种剂的声音,对于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环境污染等问题只字不提。

以至于农民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力,由于没有草木灰,他们为了种子能够更好的芽生长,只能花钱购买拌种剂使用。

久而久之,土壤和环境就造成了不可逆的污染,上杨村是偏远农村山区,还有草木灰可以使用,但其他城市郊区就不行了,想想都觉得可悲。

在平原地区,基本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等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之前要把田里灌溉满水,让其适合秧苗生长,这就是被称之为水稻的原因,插秧也是一门技术活,深度不够,或者太密集,都会影响后面的收成和生长。

一个星期后,稻种长成了1o-15厘米的秧苗,这可把种了几十年地的村民可惊呆了。

要知道稻种长成秧苗需要4o-5o天左右的时间,就算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都适宜,最少最少也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长成可以移栽的秧苗。

七天时间实在是太夸张了,但事实就摆在眼前,任谁见了都会觉得奇怪。

大概花了三天时间,秧苗全部移栽进入水田,剩下要做的就是在秧苗生长期间进行适当的管理措施。

其中包括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保持适宜的水分供应,除草要及时进行,以防杂草影响水稻的生长,另外,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等。

水稻种下后,一天一个变化,生长度惊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现,稻田里出现了很多蝌蚪,密密麻麻成群结队的,还有小螃蟹和水蛇出没,这种情况只有十几年前才看得到。

水稻种植完成后,杨天又安排二姐把剩下的蔬菜作物种子,分给村民让他们进行种植,过程中不打任何农药,主打一个纯天然。

另外一边,庄园的施工也完成了一大半,具有中式建筑特色的主体结构基本完成,虽说只有一个雏形,园林里的东西还没开始,看起来还是十分气派。

污水处理厂完成了一大半,排污管道安装了九成,处理站点的机械基本安装完成,剩下的只有各种调试,等污水和废水排入站点就能开始运行。

垃圾处理站就比较简单了,村委会审批了一块地皮出来,将机械安装好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年轻人收到家乡大力展的消息,有些在外面混得不如意的立马返回村庄,提着烟酒跑到村长或者村委会书记家里,让他们想办法安排到垃圾处理站或者污水处理厂工作。

两人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一点,他们为了避嫌,让杨天成立了一家公司,由他们杨家来运营和管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回收站。

这样一来这些事情全部推到杨天头上,而他本人也懒得搭理这些事情,让郭亮这个总经理去应付。

这天下午,省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温建平在网络上看到一则秧苗一周长成的自媒体文章。

一看账号是一位生物系的博士生写的,快浏览一遍文章内容后,立马来了兴趣,第一时间联系写文章的杨秋月,并提出想要前往上杨村考察的想法。

村长和书记一听说有省里的专家,要来他们上杨村考察,立马让村委会成员开展准备迎接的工作。

两天后的清晨,温建平和他的几个学生,开着一辆商务车缓缓进入村庄。

村委会带着一些村民在村口拍手欢迎,温建平打开车门从车上下来,村长和书记连笑盈盈的迎了上去。

村长紧紧握住温建平的手道:“欢迎温教授来我村视察,我代表上杨村所有村民向您和您的学生,表示热烈欢迎。”

温建平吸了口气,清新的空气让他精神一振,放眼向四周看去,上杨村田地里全是绿油油的水稻。

“哇,这里的空气真好,真想在这种地方住上一段时间。”

一个女学生扶着车门走下来,前一秒还因为晕车而感觉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从车上下来后精神瞬间好了起来。

“我也好长时间没有见过这种田园风光了,这一次真是没有白来,希望能够在这里遇到惊喜。”

“不就是水稻田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老家遍地都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学生觉得很平常。

一开始说话的那个女生不满道:“稻田全国各地都有,但陈浩,你有见过这个季节就开始结穗的水稻吗?”

温建平和村长书记等人打了一下招呼,立马前往马路旁边的稻田,仔细观察上杨村的新型水稻。

“小芳,车上有把尺子,你帮我拿来一下。”

“好嘞!”宋晓佳回车拿尺子送到教授手里。

温建平用尺子量了一下,眼神里充满了不可思议:“这是迄今为止见过长得最高的水稻,长度竟达到了一米,而且,谷穗颗颗饱满,生长得非常健康,按照这种长势再过个把月就能丰收。”

现在才三月底,也就是说,五月初就能收割第一批水稻,这根本不符合水稻的生长规律。

温教授看了一圈人群:“村长,书记,哪位是杨秋月?”

“我立马给他打电话!”村长前面通知过杨天和杨秋月,毕竟新型种植和灵种都是他们搞出来的,省里有教授来考察工作,也是对他们上杨村的表现肯定。

可惜,杨爸对这些狗屁专家没好印象,再三叮嘱该干嘛干嘛,不要搭理这些只会坐在办公室指手画脚,却连小麦和水稻都分不清的饭桶。

村长挂断电话,脸色不大好看:“那什么,杨秋月有点事,抽不开身,温教授,我和书记带你们在村子里四处转转。”

“好!”

温建平行走在地理田间,看到除了水稻以外,还有些不适合种植水稻的区域有不少新鲜的瓜果蔬菜,每一株植物都硕果累累,空气中飘着植物独有的清香。

村长解释说:“温教授,现如今我们所有农作物都由老杨家提供,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过化肥和农药,1oo%纯天然绿色无公害。”

有个学生不屑的轻笑一声:“说得比唱的好听,这黄瓜又粗又大,每一根都差不多,一看就知道是喷了激素。”

“呵呵,这一点我还是可以肯定的,如果你们不相信可以摘取一两根回去检查!”

“用不着带回去,我们身上就带着现目前最先进的检测仪器,现在就可以进行检测。”陈浩拿着仪器朝地里走去,用一个像扫雷似的仪器,对着眼前这片地里的黄瓜反复扫描。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